捷克亲华反对派大获全胜!10月4日议会选举结果一出来,前总理安德烈·巴比什领导的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10-08 22:28:20

捷克亲华反对派大获全胜!10月4日议会选举结果一出来,前总理安德烈·巴比什领导的“不满公民行动”党一举拿下将近35%的选票,斩获80个议会席位,把现任总理菲亚拉领导的执政联盟远远甩在后面。 菲亚拉政府过去四年推行“亲欧脱华”路线,在气候政策上紧跟欧盟“绿色新政”,计划2030年前全面淘汰燃油车,同时向乌克兰提供价值超1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 这些政策在布拉格引发两极反应:环保组织在瓦茨拉夫广场举牌支持,但汽车产业工人聚集在斯柯达工厂外抗议——该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从巅峰期的年销30万辆暴跌至2023年的2.1万辆。巴比什正是抓住这种撕裂,在竞选集会上挥舞着斯柯达经典车型模型喊话:“我们要工作,不要意识形态!” 捷克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捷双边贸易额达430亿美元,中国是捷克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种深度绑定在选举中化作具体数字:皮尔森州选民玛尔塔在投票站对记者算账:“我家冰箱里的LED灯管来自中国,儿子开的电动车电池是宁德时代造的,连教堂修缮用的机械臂都印着‘MADE IN CHINA’。” 而巴比什承诺的“降低增值税至15%”“取消燃油附加税”等政策,恰好戳中通胀率持续在7%以上徘徊的民众痛点。 菲亚拉在败选演讲中直言“这是东西方路线选择”,此言非虚。巴比什阵营的胜利,意味着捷克可能调整对华政策——该党在竞选纲领中明确写入“反对欧盟对华脱钩”,其盟友“驾驶者为自己”党更提出“撤销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 这种转向早有端倪:2024年布拉格举办的“中欧数字经济峰会”上,巴比什曾与华为代表团闭门会谈两小时,会后其推特账号发布了一张与中国工程师握手照片,配文“合作比对抗聪明”。 布鲁塞尔的焦虑在选举次日显露无遗。欧委会发言人被追问“是否会因捷克亲华立场冻结补贴”时,三次改口最终仅表示“尊重成员国主权”。 这种微妙态度背后,是捷克作为欧盟预算净受益国的现实——2024年该国获得欧盟结构基金达38亿欧元。更耐人寻味的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巴比什胜选后第一时间致电祝贺,而两人同属的“欧洲爱国者”党团,去年曾联手否决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税提案。 就在选举结果公布的48小时后,中国外长王毅的专机降落在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此次欧洲之行原定议程是中意政府委员会联席会议和中瑞战略对话,但捷克选举结果显然为行程增添新维度。 知情人士透露,中方代表团随身携带的经贸合作清单中,新增了“布拉格至西安直航航线”“中欧班列捷克枢纽站扩建”等项目。这些动作与巴比什阵营“重启中捷工业园”的承诺形成呼应。 捷克对华态度的摇摆并非首次。2019年时任参议院主席维斯特奇尔窜访台湾后,中国游客数量骤降42%,布拉格老城广场的纪念品商店至今堆着印有“捷克欢迎你”的中文导览图。 而现任总统帕维尔更因会见达赖喇嘛被中方断交,但其政府仍保留着与中国的经贸办事处——这种“政冷经热”的矛盾,在巴比什时代可能迎来转机。 当10月的秋风掠过查理大桥,捷克人正在重新校准自己的外交坐标。这场选举不仅是政党的轮替,更是一个中欧国家在大国博弈中寻找平衡点的生动样本。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超市货架上中国制造的家电是否会涨价,以及下届政府能否让失业率从当前的4.7%降下来。 而地缘政治的观察家们,则在等待王毅外长与巴比什可能的会面——那或许会成为中欧关系新篇章的注脚。你怎么看待捷克这次选举带来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