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团队向印度推销大豆#[吃瓜群众]大豆在美国农业里可是个顶梁柱,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4年它靠着245.8亿美元的出口额,占了美国所有农产品出口的14%,排第一。 而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客户,去年买了126.4亿美元的量,超过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但自从2025年5月开始,中国就再没买过美国大豆了。 这下美国可急了,赶紧找其他买家,比如墨西哥、欧盟、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地方,还使劲推动非洲和亚洲国家多买点,特朗普那边的人甚至跑去印度推销。 但问题是,这些新市场加起来也补不上中国留下的那个大缺口。说白了,中国这个市场太独特了,全球找不着第二个能替代。 首先,中国是全球大豆进口的超级大户,需求量大到没朋友。2024年,中国进口了大约1.05亿吨大豆,占了全球大豆贸易的六成左右。你看美国其他买家,像墨西哥一年才买不到600万吨,欧盟、日本、印度尼西亚这些地方更少,全加起来连中国需求的一半都赶不上。这种体量优势让中国成了全球大豆贸易的核心角色,谁也替代不了。 而且,中国买大豆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因为国内养殖业和食用油消费太庞大了。豆粕是饲料里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支撑着中国人吃肉的需求;豆油又是厨房里必不可少的。这种基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让中国的大豆进口又稳定又持久,不像其他市场那样动不动就波动。 其次,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产业需求决定了他们对大豆的依赖有多深。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家从“吃饱”转向“吃好”,对肉、蛋、奶的需求一直往上涨。豆粕作为饲料原料,每年中国消费超过1亿吨,直接拉动大豆进口。豆油在食用油里占比超过40%,更让大豆成了刚需。反过来看,其他潜在市场就没这基础了。 比如印度,人多是多了,但吃肉少,而且国内豆农还反对进口来保护自己人。东南亚和非洲这些地方,经济发展没那么快,养殖业规模小,对大豆的需求量根本没法跟中国比。再说了,这些地方自己还种大豆呢,比如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更愿意发展国内种植,而不是大量进口。 第三,全球供应链在变,美国大豆的竞争力不如以前了。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不是突然决定的,而是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就开始的系统性调整。中国把采购重点转向了巴西和阿根廷,到2025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占比从2016年的46%猛增到71%,而美国份额从40%暴跌到18%。这不光是因为关税问题——美国大豆加上税后,每吨比巴西贵47美元——还因为中国和南美国家合作得更深了。 中国和巴西已经不光是买卖关系了,还涉及投资种植基地、一起建港口、统一环保标准这些事。比如中国企业投资巴西港口,还推动碳排放互认和数字溯源,让整个供应链更高效可靠。 同时,中国自己也在搞大豆振兴计划,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减少对进口豆粕的依赖。这些举措都让美国大豆没那么不可或缺了。 最后,美国想开拓新市场,比如印度、东南亚和非洲,但困难重重。一来,这些地方购买力有限,像菲律宾全年进口大豆量还不如中国一个月多;非洲的尼日利亚2024年只进口了6.4万吨,对美国积压的千万吨库存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二来,贸易壁垒太多,印度对转基因作物管得严,美国大豆多是转基因的,进不去;欧盟也对转基因产品很谨慎,而且他们自己种油料作物越来越多。 另外,美国政府的补贴政策,比如那个十年600亿美元的计划,被批评偏向大农业集团,没帮到家庭农场,反而削弱了美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总之,美国大豆产业的困境说明了一个大道理:在全球贸易体系里,如果一个关键市场没了,光靠小打小闹找替代是没用的。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来自它的人口规模、饮食文化和产业需求叠加在一起,这种结构性优势其他地方复制不了。 对美国来说,与其盲目找新买家,不如好好反思自己的贸易政策,通过技术革新和全球合作来找长远解决办法。不然,大豆堆着卖不掉、价格往下掉,那些曾经投票支持“美国优先”的农民们还得继续受苦。
#特朗普团队向印度推销大豆#[吃瓜群众]大豆在美国农业里可是个顶梁柱,根据美国农
菊苣花草园
2025-10-09 10:38: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