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天彻底塌了!美国终于露出獠牙:台湾的芯片要和美国平分! 美国人终于说出真心话,台湾的芯片,他们要拿一半!赖清德还装作没听见,岛内炸锅了,岛外冷笑了,谁还看不懂这场局? 9月27日,一场专访引爆全球半导体圈。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面对镜头时毫不遮掩地抛出“美台芯片五五分”的构想,口气之硬,立场之明,态度之直白,让台积电董事会都愣住了。 美国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赤裸裸地提出:台湾的芯片产能,必须有一半转移到美国本土。 卢特尼克的话里话外都在强调“国家安全”,把芯片当成了战略物资,把台湾当成了风险资产。 他甚至直言:“美国芯片若不能自给,台湾就无法被保护。”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不交出产能,美国的安全承诺也可以随时收回。 岛内哗然。接下来的48小时里,台湾从政坛到网络,愤怒铺天盖地。 国民党民意代表许宇甄第一个站出来,称这份协议是“卖台书”,并指控赖清德当局早就参与谈判,却从未向民众说明。 她的质问掷地有声:“美国要拿走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政府却连一句反对都不敢讲?” 社交平台炸了。“怎么不去抢?”、“台积电什么时候变成美积电了?”、“芯片不是你美国人的提款机!”这些评论如同怒火,在全岛蔓延。 过去那些对美幻想破灭的年轻人,第一次意识到所谓的“战略伙伴”,原来只是“战略收割”。 10月初,“蓝白合”的反弹公开化。国民党、民众党罕见联手,要求当局立场明确,拒绝任何“强制转移产能”的协议。 他们有理由愤怒:台湾的芯片产业,不仅是经济命脉,更是地缘政治的“硅盾”。一旦让出,台湾不仅失去了谈判筹码,还将沦为美国的“代工殖民地”。 美国人从未真正理解芯片。他们眼中只有产能、数据和工厂,却全然无视构成台湾半导体奇迹的产业生态。 成功大学教授王宏仁说得直白:“芯片不是螺丝钉,不能随便搬家。” 美国以为砸钱盖厂、挖走工程师、施加关税,就能复制一个台积电,但现实是,哪怕你建了厂,没有台湾的生态链,你也只是烧钱。 可美国不在乎。卢特尼克的目标是,在其任期内将芯片自给率拉升至40%,最终实现与台湾五五分。 他早就放话,如果台湾不同意,就加征100%关税,逼着台积电用脚做选择题 而赖清德呢?面对如此强压,他的回应只有四个字:“审慎以对。”没有反对,也不敢反对。 他知道,一旦说“不”,美国的笑脸就会变成冷脸;可一旦说“是”,岛内的怒火就会烧到他脚下。他被困在“倚美抗中”的双重陷阱里,已无退路。 民调是最直接的反馈。10月9日最新民调显示,赖清德支持率掉到28%,年轻选民支持度跌破20%。 台湾人不是傻子,他们看得清:过去说好的“民主盟友”,现在正用国家安全的名义,掏空台湾的护身符。 美国人当然知道“硅盾”的重要性,但他们更清楚,一旦台湾失去了芯片垄断,就失去了战略价值。 削弱台湾的芯片优势,正是为了让未来台海冲突时,美国可以更从容地抽身。 这不是阴谋,是阳谋。美国正在用《芯片与科学法案》把制造业拉回本土,同时联合荷兰、日本封锁中国大陆的芯片升级路径。 台湾在这个过程中,被当成了棋子,却被误以为是盟友。美国一方面“挺台”,一方面“掏台”,嘴上喊着自由民主,手里拿着关税大棒。 2023年,台湾晶圆代工全球市占率77.9%,台积电独占近60%。这些数字是台湾赖以为生的资本,也是美国眼中的“战略资源”。 如今,美国不仅要人、要厂、还要技术,连未来也要一并带走。台积电亚利桑那厂的投资已达1650亿美元,可美国还不满足。 产业界也开始发声。财经评论员游庭皓一针见血:“这不是经济合作,是谈判施压,美国在用最老的手法,先制造焦虑,再提出交换。” 而民众更关心的是,一旦台积电主力外移,本岛会不会变成“空壳台湾”?谁来养活那些围绕半导体兴起的上下游企业?
美专家罕见达成一致:一旦台湾回归中国,美国可能就剩一条路可走。实属难得,美国专家
【5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