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放了个“大招”——欧盟要砸10亿欧元

掘密探索 2025-10-09 10:53:36

10月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放了个“大招”——欧盟要砸10亿欧元搞“应用人工智能”战略,重点放在医疗、制药、国防这些关键领域,目标很明确:别再依赖中美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己得在AI时代掌握话语权。   欧盟这10亿欧元可不是随便撒的,主要盯上了三个“卡脖子”的地方:   医疗领域:欧盟打算建一堆AI驱动的“筛检中心”,用生成式AI技术提升癌症、罕见病的早期诊断, 比如,AI能分析海量医疗影像,提前半年发现肺癌,准确率超过90%。 国防领域:欧盟要加速搞AI指挥系统,替代现在依赖美国的技术,这套系统能实时分析战场数 据,指挥无人机群作战,甚至预测敌方行动,冯德莱恩直接放话:“欧洲的国防安全不能靠别 人。” 制药和气候领域:AI要用来加速新药研发和气候预测,德国拜耳已经和欧盟合作,用AI筛选数百万种化合物,把新药开发时间从10年缩短到3年。   欧盟为啥急?这么说吧,现在欧盟90%的云计算和70%的AI芯片都得买美国的,2025年2月,特朗普政府还威胁要切断对欧AI技术出口,欧盟这才发现,自己的“数据命门”被别人捏着。   中国在生成式AI领域追得很快,美国又用《芯片与科学法案》卡脖子,欧盟委员会直接警告,如果继续依赖别人的技术,欧洲可能变成AI时代的‘数字殖民地。   欧盟不光砸钱,还玩了一套“软硬结合”的招数:推广法国Mistral、德国Helsing等本土AI公司的开源模型,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形成“去中心化”的技术网络。   用《欧盟AI法》严格审查高风险AI系统,要求医疗、国防等领域的AI必须用欧盟认证的“安全云服务”,否则不让进市场,还启动“AI奖学金计划”,每年资助1000名海外博士生来欧洲研究,还要求他们必须加入欧盟AI技能学院,给本土企业培养人才。   欧盟这波操作,有点像班里中等生突然发狠要考第一——有野心,但也带着点“赌徒”的狠劲,10亿欧元听着多,但跟中美动辄千亿级的投入比,更像是“精准补课”:不追所有热点,只抓医疗、国防这些“保命”领域,算盘打得挺精。   不过,挑战也不小,比如,欧盟内部对AI监管的分歧一直没停过——法国想多给企业自由,德国却坚持“安全第一”。   更关键的是,欧洲市场太小,AI初创企业很难像中美那样靠规模效应赚钱,Mistral的模型再强,也打不过中国AI的“低价卷王”和美国的“生态霸权”。   但欧盟手里也有两张王牌:一是数据主权,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能让全球科技巨头乖乖交数据;二是政策执行力,从碳中和到数字税,欧盟的“集体行动”能力一直在线。   说到底,欧盟这场“技术突围战”不是要当全球AI老大,而是想在关键领域“自给自足”,避免被中美卡脖子。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