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于10月18日投票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前民意代表郑丽文目前确实处于领先地位。 郑丽文 郝龙斌 罗智强 数据来源与说明 支持度 30% 17.4% 16.3% 艾普罗民调公司于10月2日发布的国民党全党调查 显著领先 (如68%) 较低 相对较高 源于多份网络投票,反映泛蓝支持者及网络社群氛围 看好度 (谁最可能当选) 26.1% 27% 11% 同一份艾普罗民调,郝龙斌在此项略微反超 处理两岸关系能力 20.7% 24.6% 未明确 党员评价,郝龙斌因资深政务经验稍占优势 带领国民党重返执政 28.3% 12.6% 14.4% 党员评价,此项郑丽文优势明显 郑丽文目前的民调优势,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 鲜明的“改革派”形象:在国民党经历多次选举挫败后,基层党员改革呼声高涨。郑丽文以言辞犀利、主张变革的姿态,被广泛视为“改革派”代表,迎合了党员希望国民党转型为“战斗政党”的期望。 • 清晰的两岸主张她反复强调“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两岸同属一中”,其清晰的两岸论述赢得了党内深蓝及统派党员的支持。 • 特定的选举背景:前民意代表郭正亮指出,本次选举补缴党费的人数远少于往年,这意味着传统上能影响选情的“大户党员”(通常与党内建制派关系更深)影响力减弱,这对代表改革声音的郑丽文相对有利。 尽管郑丽文在支持度上领先,但选举最终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 “看好度”的微妙差异:在“谁最有可能当选”的看好度指标上,郝龙斌以27%略微超过郑丽文的26.1%。这表明部分党员虽支持郑丽文,但对郝龙斌因其资历(如曾任台北市长)等可能更被“看好”最终胜选。 • 大量未表态党员:在所有民调中,未表态党员的比例相当高(支持度民调中约30%未表态,在“重返执政”议题上更有40%未表态)。这批沉默选民的最终去向,将极大影响投票结果。 • 可能的“弃保效应”:投票当日,如果支持者认为其支持的候选人胜算不大,可能会将选票策略性地转给其他有望胜出的候选人,这种“弃保效应”可能让选情在最后一刻发生逆转。 郑丽文在当前国民党主席选举民调中的领先,反映了党内求新求变的强烈愿望。然而,高达三成的未表态党员以及看好度与支持度的差异,意味着选情依然扑朔迷离。最终结果取决于谁能有效动员支持者在10月18日当天出来投票。
在即将于10月18日投票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前民意代表郑丽文目前确实处于领先
麦子妈
2025-10-09 22:26: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