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大汉奸张景惠走入战犯管理所,却看到同是汉奸的儿子穿着军装站在门口。张景惠困惑的说,“你也是汉奸,不跟我一道进去?”儿子却将他一把推开。随后怒怼一句话,张景惠瞬间心凉。 1950年8月,抚顺战犯管理所迎来第二批从苏联遣返的战犯。当年近八旬的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走下囚车时,他在门口执勤的军官中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那竟是自己的儿子张梦实。这个穿着整洁军装、胸前佩戴军功章的年轻人,用一句话让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汉奸瞬间明白了真相。父子相见本该是重逢的喜悦,但这一次却揭开了一段隐藏多年的秘密。 张景惠1871年生于辽宁台安,家中以卖豆腐为生。青年时期他组建保险队,在八角台地区活动。1901年农历腊月三十,张作霖被仇人金寿山偷袭后率残部来到八角台,张景惠主动将保险队队长职位让给张作霖,两人结拜为兄弟。此后张景惠追随张作霖南征北讨,从一个豆腐匠逐步成为奉军副司令。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同在专列上的张景惠仅腿部受伤,侥幸逃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公开投敌,任伪满洲国参议府议长。1935年接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一干就是十年,成为仅次于溥仪的伪满第二号人物。在任期间,凡是关东军头目和日籍高级官员策划的决策,张景惠都划圈举手通过,不断为日本侵略者摇旗呐喊,还代表伪满洲国支持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 1922年,51岁的张景惠老来得子,儿子张梦实出生在哈尔滨。张景惠对这个幼子极其宠爱,为他请了俄语教师。但这位俄语家教不仅教授语言,还向张梦实灌输革命思想。年幼的张梦实通过学习了解到苏联是消灭了剥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内心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父亲当上伪满总理后,年幼的张梦实经常被同学指责是”汉奸儿子”,这让他倍感痛苦和羞耻。1935年,13岁的张梦实愤然离家出走,表达对父亲的不满,但最终被抓回。1938年,堂兄丁非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寄信鼓励他出国留学。1940年,张梦实抵达日本,在堂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东北青年救亡会”。 在日本期间,张梦实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著作,思想发生巨大转变。1940年起,经党组织批准,救亡会成员陆续撤回东北。张梦实回国后被分配在长春情报小组,利用特殊身份开展地下工作。他经常趁父母打牌时偷偷翻看父亲公文包里的机密文件,将重要情报传递给组织。 通过接触伪满交通大臣谷次亨,张梦实了解到日本在伪满的核心统治机构是名为”火曜会”的非官方团体,每周二以酒会方式讨论制定统治方针。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斯大林急需了解日军山下奉文部队的去向。张梦实接到任务后,在父亲办公室找到山下奉文辞职的秘密文件,又通过谷次亨获知日本军部进行过激烈的”南北进之争”。他据此判断山下奉文被派往南方作战,及时将情报送出。这份关键情报帮助斯大林紧急调兵,使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 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景惠等人试图逃亡。张梦实得知消息后立即向组织报告,导致溥仪、张景惠等人被苏联红军逮捕。由于张梦实的身份严格保密,苏联红军也把他一起逮捕了。为不连累上级组织,张梦实选择隐瞒身份,在苏联监狱里陪伴父亲度过了五年。 1950年5月,张梦实作为第一批战犯被遣返回国。东北公安部了解情况后将他释放,张梦实向组织申请公开身份,改名张梦实,取”梦想实现”之意,随后被安排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工作。同年8月,张景惠和溥仪等第二批战犯被遣返回国。为安抚这些战犯的恐慌情绪,管理所特意安排张梦实与他们见面。 当张景惠看到穿着军装的儿子时惊愕不已,他困惑地问儿子为何成了管理所工作人员。这时张景惠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初嚷着要抓的”共谍”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看着儿子,不由得埋怨道:“你害得我好苦,要不然我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张梦实对父亲说:“我对不起父亲,但让我一切重来,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我是中国人!”张景惠闻言长叹一声,默默无语。 张景惠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罪行。1959年1月11日,他因心力衰竭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终年88岁。在生前的自述中,张景惠写道:感谢政府对自己的宽大处理,感谢政府给自己的子侄一条出路。 张梦实195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入国际关系学院工作,担任日西系主任、日法系主任,1985年离休,曾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14年12月19日在北京去世。他生前留言:“出身不由己,道路可自寻”,这十个字既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道出了在民族大义面前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正确道路的深刻道理。 这对父子的故事给我们留下深刻启示。一个人的出身无法选择,但道路可以自己决定。张景惠为了权势背叛民族,成为历史罪人;张梦实虽生于汉奸家庭,却坚守信念,为国家做出贡献。历史已经给出了公正的答案。你认为在那个年代,张梦实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