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一男子骑行时口渴,就在小区超市花3元买了瓶饮料,他喝了一口后,直接吐了

语蓉聊武器 2025-10-10 12:45:12

江苏常州,一男子骑行时口渴,就在小区超市花3元买了瓶饮料,他喝了一口后,直接吐了出来,并询问店主:“怎么是油”,谁料,店主信誓旦旦保证是饮料,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意外,网友:我怎么就遇不到这种好事? 刷到几条超市摆错货的新闻,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同样是花3块钱买“饮料”,有人喝一口就皱着眉找回去,有人却把它当宝贝似的拎回家,这差别全因货架上一个不小心的疏忽。 先说说那些悄悄“捡漏”的人。在江苏常州一家小区超市里,好几个人花3块钱买了瓶透明瓶装的“饮料”,回家打开一看,居然是能炒菜的食用油。 市面上一瓶500毫升的食用油,随便买都要十几二十块,3块钱到手简直跟白捡一样。 这些人也没声张,默默把油收进厨房,从头到尾没一个人找超市老板说这事,倒是让老板后来纳闷了好一阵:怎么卖出去的“饮料”就没人反馈呢? 直到一位骑行的男士找上门,老板才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错。 那天下午,这位男士骑得口干舌燥,进超市就往饮料区走,看见几瓶标价3块钱的“饮品”摆在货架上,随手拿了一瓶就付了钱。 拧开盖子喝了一大口,他当场就愣住了——嘴里没有半点饮料的清爽,反而满是油腻感,咽下去都觉得嗓子发堵。 低头一看瓶子里,液体浑浊还飘着细小的油花,再仔细瞅瓶身,赫然印着“食用调和油”的字样。 男士拿着瓶子找老板理论,老板一开始还不相信,拍着胸脯说“我这饮料区从来没放过油,肯定是你拿错了”。 直到老板蹲下身,翻出货架上剩下的几瓶“饮品”,才突然拍了下大腿:“哎哟,这是我朋友上礼拜送的油,那天店里客人多,我随手放这儿就忘了挪,怎么就当饮料卖了!” 清点完货架,老板更懵了:这批油已经全卖光,除了眼前这位男士,没别人来提过异议。 其实不光常州有这种事,湖北宜昌也出过类似的乌龙。 有位男士去小区超市买饮料,老板直接从货架上拿了一瓶递给他,说这是新款的功能性饮料,能补充能量。 男士拿到手就觉得不对劲,瓶身上明明白白写着“食用油”,只是瓶子形状跟饮料瓶有点像。 他问老板是不是拿错了,老板却说得特别笃定,让他放心喝。 男士半信半疑付了3块钱,喝了一口发现是油,赶紧回去找老板。 老板这才知道卖错了,当场就要退钱,没想到男士反倒说“油比饮料贵,该给你补差价”,最后俩人客客气气地解决了问题。 翻了翻之前的新闻,发现这种超市摆错货的情况还真不少。 去年有一家社区超市,把瓶装洗洁精误放在矿泉水货架上,一位老奶奶拿着瓶子准备拧开喝,幸好旁边买东西的年轻人及时提醒,才没出意外。 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发生,大多是因为小型超市人手紧张,通常就一两个店员,既要收银、整理货物,还要帮顾客找东西,忙起来商品上架就顾不上分类,标签也来不及核对。 不过这些乌龙里,最幸运的是没造成伤害。 像常州和宜昌错卖的是食用油,虽然喝着口感差,但至少对身体无害。 要是换成消毒液、洁厕灵这类有毒性的液体,被人误当成饮料喝了,后果不堪设想。 常州那位老板后来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通过付款记录联系上之前买过“饮料”的顾客,提出按市场价补差价,大部分顾客都笑着说“没事,就当凑个乐子”,没过多追究。 网友们看了这些事,评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有人调侃“我逛超市这么多年,怎么就遇不到3块钱买油的好事,这运气也太差了”。 还有人开玩笑说“下次买饮料前得先摇一摇,听着没有气泡声就别买,省得喝到油”。 说到底,这事给超市老板和顾客都提了个醒。 老板理货的时候,该分区域就分区域,食用油归粮油区,饮料归饮品区,中间最好隔个明显的标识,别随手乱摆。 顾客买东西的时候,也别光顾着看价格,多核对下标签和瓶身说明,确认是自己要的商品再付款。 真要是遇到错买的情况,也别着急上火,好好跟老板沟通,大多时候都能妥善解决,没必要为这点小事闹得不愉快。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