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女子去北京办事,刚到北京就收到一条短信,她以为是推销的,就没有点开看,结果2天下来,她连续收到了6条短信,这才意识到不对劲,点开一看,居然全部都是违章信息,她很纳闷,自己没有乱停车,也没有闯红灯,怎么会这么多违章?不管走到哪都被拍,直接6分600没了,网友:导航都被你气笑了,根本喊不住你…… 前阵子网上有个话题吵得挺热闹,起因是安徽一位女士开车去北京,两天收到6条违章短信,罚了600块还扣了6分。 评论区里有人说“这都不知道,办进京证不是常识吗”,也有人反驳“要不是她发帖,我到现在也不清楚”,两边各执一词,把“外地车进大城市的规则盲区”这个事给吵了出来。 有网友在评论里分享自己的经历,说去年第一次开车去北京,刚进六环没多远,手机就收到了违章短信,半天下来收了3条,当时整个人都懵了。 后来打电话问了北京的朋友,才知道是没办进京证,最后只能交了罚款扣了分,“这钱花得太冤枉,纯属花钱买教训”。 还有人提到河北王先生的事,去年五一王先生开车去上海玩,不知道工作日早高峰外地车不能进内环。 那天早上他从酒店往徐汇区的景点开,也就两个小时的路程,手机里就多了3条违章短信,每条罚100元记1分,加起来300块钱、3分没了。 后来问了上海交警才明白,要么避开高峰时段,要么得办临时通行凭证,好好的旅行全被这事搅了兴致。 而引发这场争论的安徽张女士,情况更让人唏嘘。 她开了十多年车,在老家一直很守规矩,今年假期去北京前,还特意规划了路线、检查了车子,觉得肯定不会出问题。 可到北京才两天,手机里就躺了6条来自交管部门的短信,打开一看全是“违反禁令标志指示”,一条罚100元记1分,6条加起来就是600块钱、6分。 张女士当时特别懵,反复回忆这两天的行程:没闯红灯,没乱停车,也没超速,全程都跟着导航走,怎么就走哪被拍到哪? 实在想不通,她拍了个短视频吐槽,说“都被这些违章气笑了,北京开车怎么这么容易出错”。 也正是这条视频,让更多人注意到“进京证”这个容易被忽略的规则。 直到网友在评论区提醒“是不是没办进京证”,张女士才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她赶紧上网搜,又给北京的亲戚打电话,这才搞清楚:外地牌照的客车要进入北京六环路以内的区域,还有通州区、大兴区这些特定区域,必须提前办理进京证。 要是没办,路上的电子眼会每隔4小时抓拍一次,她那6条违章,就是这么来的。 知道原因后,张女士想赶紧补办,可一查办理要求更心凉——进京证得提前1到4天在“北京交警”APP上申请,现在办已经来不及了,之前的违章记录没法撤销,只能乖乖交罚款扣分。 她后来后悔得不行,说要是出发前花几分钟查查北京的交通规矩,也不至于丢了钱又丢分。 其实不止北京,很多大城市都有类似的“限外”政策。 这些规定本质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可对不常去的人来说,确实容易成为“知识盲区”。 评论区里,有人觉得“办进京证多简单,免费还能线上办,外地车一年能办12次,每次用7天,去之前怎么不提前了解”,还有人开玩笑说“导航肯定提醒过她,是她自己没听”。 但更多人表示理解,说自己之前也不知道这些规则,要不是有人踩坑分享,根本没机会了解。 细想一下,张女士和王先生遇到的事,也不能全怪他们。 不是每个人都经常去大城市,平时接触不到这些政策,不知道也很正常。 可现在查信息这么方便,开车去外地前,花几分钟在网上搜搜当地的交通规则,或者在导航里输入车牌号让它提醒限行,就能避免这些麻烦。 要是因为“不知道”就吃了违章的亏,既花了钱又扣了分,还影响出行心情,实在太不值了。 这场争论和这些案例,也算给大家提了个醒:以后不管去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还是其他不熟悉的地方,提前了解当地的限行政策和要办的手续,准没错,别让好好的旅行,被几张违章罚单搞得不痛快。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中国人进首都要办证!”10月7日,安徽一女子在放假前开车去北京,可两天时间下来
【319评论】【3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