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党创始人王建煊发文:“如果大陆武统台湾,台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台湾省,一切都与其他省份一样;如果和平统一,台湾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别行政区,台湾现有的制度与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变动,还可以省下防务预算6000亿元。” 在台湾的偏远山区,孩子每天走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去学校;不少教室依然摆着几十年前的木桌椅;医院的病人排队等着检查,设备缺口大,医护人员也很吃紧。 如果6000亿流向这里,孩子的上学路会平坦,教室会翻新,医院能添上先进的机器,看病的负担会减轻。这样的变化,是真真切切能看得见的,是家庭能感觉到的安全感。 经济上的阻隔,就像海峡上的无形高墙,压着台湾的农民、渔民和许多企业。 果农辛苦收成,却担心销往大陆的渠道随时被政治因素卡住;渔民想扩大捕捞范围,却总是心里有顾虑;一些台湾厂商在大陆发展不错,但仍要提防政策的突变。 如果这道墙被推倒,两岸能真正互通有无,那些刚采的莲雾,隔天就在大陆的超市;渔民能放心地在更广阔的海域作业。 台企能安心投入研发,再把赚到的钱和技术带回家。经济血脉一旦打通,台湾的每一个行业都会多一条稳当的路。 出行,是另一条让人切身体会到差距的线。现在从台北到高雄的高铁,依旧要两个小时,票价也不低。反观大陆,高铁早已铺遍南北,成千公里的路,几个小时就能跑完。 如果统一,台北到厦门可能用不到两个小时,台东到福州也能直达。那时候,早上在台北吃牛肉面,中午就能在厦门见客户吃海鲜,周末一家人去福州逛街也只是一次短途旅行。 在外地旅游或工作,台湾人一旦遇到麻烦,能找到的帮助有限。统一之后,不论身在世界哪一处,都能在中国使领馆得到和大陆同胞一样的支持与保护。 一张护照背后,是一个国家在关键时刻的力量。那种在异乡也能安心的自信,不是纸面上的承诺,而是一种现实的保障。 这些变化汇成一个方向让日子过得安稳、更有盼头。和平统一不是谁得谁失,而是为两岸普通人开出的一条实用的路。 巨额军费转向民生,经济互通打破壁垒,交通拉近人心,身份带来自信,都是现实中可以看得见的改变。 历史往前走,是因为普通人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不管政治争论如何变化,日子还是得过,家还要建设。 能让家庭不再因现实困境而发愁,也让两岸的人能常来常往,那样的未来值得去期待。
郭正亮:“台湾的终结即将来临”!邱毅:“台湾不需武统了”!这两天,关于台湾的
【38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