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8岁的山东莱西小伙参军入伍,原本是冲着装甲车去的,结果因为是初中文凭,成了装甲团里“喂猪的”炊事员…… 在装甲部队的修理库里,总能看到一台缠着旧胶布的医用听诊器。 它的主人赵宗刚,凭着这台 “土工具”,听出过上千次坦克故障,是全军闻名的 “铁甲神医”。 可很少有人知道,1986 年他刚穿上军装时,只因初中文凭,被分到炊事班喂猪,连坦克的边都摸不到。 赵宗刚最早的梦想是当坦克驾驶员。 1986 年,18 岁的他从山东莱西农村参军,出发前跟母亲说 “要开上装甲车,让家里人骄傲”。 可到了济南军区某装甲团,干部看了他的学历,只一句 “去炊事班报到”,就打碎了他的憧憬。 猪圈又脏又臭,冬天冷得能哈出白气,他却没抱怨,每天天不亮就清理猪粪,按老兵教的比例配饲料,把猪养得膘肥体壮。 后来调去帮厨,他又跟着老炊事员学炒菜,没多久,“莱西小赵炒的菜最香” 就成了战士们口中的共识。 两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团里搞坦克驾驶比武,驾驶班缺替补,有人想起干活踏实的赵宗刚,推荐他去试试。 第一次钻进坦克驾驶舱,他手都在抖,摸着冰冷的操纵杆,听着发动机 “轰隆隆” 的声响,觉得之前的委屈都值了。 可刚练没几天,他操作失误烧坏了坦克离合器,班长没骂他,他自己却红了眼。 从那以后,别人练一小时,他练两小时,晚上抱着操作手册,把每个按钮功能记在小本子上,年底考核不仅顺利通过,还成了团里的 “神射手”。 本以为能一直和坦克为伴,1993 年的野外演练却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天他驾驶坦克冲锋,没冲多远就熄火 “趴窝”,最后被 “敌人” 模拟俘虏。 战友们都在说笑,赵宗刚却坐在坦克旁发呆:“真到战场,我这不就是拖后腿吗?” 第二天,他就找领导申请调去修理连,说 “开坦克只能管一台车,修坦克能让全团的车都有战斗力”。 刚到修理连,赵宗刚连电路图都看不懂,有老师傅私下说 “一个喂猪的,还想修坦克”。 他没辩解,每天早起半小时背零件型号,晚上待在修理库跟着拆零件、装零件,把坦克上千个零部件参数记在心里。 没人知道,为练这手本事,他曾把耳朵贴在轰鸣的发动机上,听坏了听力,熬坏了腰。 有一次,一批新车送到部队,他听了听发动机声音,就说 “有辆车的喷油嘴装歪了”,厂家一开始不信,拆开后不得不服。 2017 年赵宗刚退休,有人问他后悔吗,他说 “部队需要我,比啥都重要”。 现在的赵宗刚还在带徒弟,十八年教出五百多个技术骨干,把 “听、看、摸、闻、问” 的诊断方法毫无保留传下去。 他总说 “一个人厉害不算本事,大家都厉害,部队才能打胜仗”。 就像火箭军 “兵王” 王忠心,初中学历扎根基层三十四年,精通导弹测控技术,排除过两百多次故障 —— 他们都用行动证明,起点再平凡,肯坚持就能把普通事做到极致。 如今赵宗刚头发白了大半,听力也大不如前,但只要修理库有故障车辆,他还是第一时间赶过去,脖子上的听诊器依旧擦得干干净净。 从 1986 年喂猪的炊事员,到如今的 “铁甲神医”,他的军旅人生,就藏在这台听诊器听过的每一次发动机声响里,藏在对岗位的每一分坚守里。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独坐窗前,莫与他人争是非
【4评论】【1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