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巴基斯坦急于用资源换钱,与美国签署5亿美元

高干评世界 2025-10-13 11:41:38

巴基斯坦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巴基斯坦急于用资源换钱,与美国签署 5 亿美元稀土协议,没想到东方大国率先出台技术管制新规。 2025 年 5 月,巴基斯坦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敲定稀土合作框架,协议价值 5 亿美元。 当时巴基斯坦外债已达 1300 亿美元,外汇储备濒临警戒线,这笔资金被视作 “救命钱”。 双方约定分阶段推进,巴方开放俾路支省、开伯尔 - 普什图省的稀土矿脉,优先出口锑、铜及稀土原矿。 9 月 8 日,协议正式签署,巴基斯坦随即宣布首批货物已启运赴美。 巴总理谢里夫办公室称,此举能 “重塑巴基斯坦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地位”。 美国方面反应积极,兰德公司很快发布报告强调,美军 F-35 战机单架需 417 公斤稀土材料,六代机项目需求更迫切。 没人料到,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的公告彻底打乱了这一计划。 第 62 号公告明确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核心技术纳入出口管制。 更关键的是新增 “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境外用中国技术生产的物项,只要中国成分占比超 0.1%,就需获得中方许可。 公告同时禁止向军事相关企业出口技术,F-35 战斗机、战斧导弹等供应链企业的申请将自动驳回。 这记 “技术锁喉” 精准击中了美巴合作的软肋。 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由中国掌控,美国自身加工能力几乎为零。 自 2015 年本土企业 Molycorp 破产后,美国稀土精矿需运到中国加工,再进口成品使用,成本比直接采购高 3 倍。 即便五角大楼给 MP Materials 公司投了 4 亿美元,重建完整产业链仍需至少 10 年。 巴基斯坦的短板更明显。 其稀土多为伴生矿,平均纯度仅 3%,远低于中国白云鄂博矿的 30%,开采提炼成本极高。 主要矿区常年受恐怖组织威胁,今年已有三条运输线路遭破坏,单安保费用每年就需 2 亿美元。 巴方从未建成规模化冶炼设施,2024 年曾想和中国企业合作建厂,因技术转让问题搁浅。 技术管制出台后,首批运抵美国的巴方矿样瞬间陷入尴尬。 美国战略金属公司拿着低纯度矿石,既没有冶炼技术,也找不到能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三方。 澳大利亚曾计划帮美国建钕铁硼生产线,但设备调试和工艺优化都得靠中国技术团队,如今这条路也被堵死。 国际分析师测算,没有中国技术加持,巴基斯坦稀土原矿价格将跌到国际均价的 60%。 10 月 11 日,巴基斯坦紧急召见美国驻巴大使,寻求技术解决方案。 美方仅回应 “正评估与盟友合作可能”,未给出具体时间表。 美国国内的焦虑更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坦言,若 6 个月内拿不到技术许可,将丧失六代机竞标资格。 雷神公司 “爱国者 - 3” 导弹因稀土永磁体短缺,交付已延迟 9 个月,沙特等国订单面临违约风险。 巴基斯坦这才意识到,稀土行业的核心从来不是资源,而是加工技术。 北方稀土的串级萃取法能实现 99.999% 纯度,厦门钨业的回收技术利用率超 95%,这些专利中国掌握了全球 90% 以上。 新规下,不仅技术转让受限,连技术咨询都需中方审批,想私下招募中国技术人员的路子也走不通。 短期拿到的 “救命钱”,换不来长期发展的技术根基,资源出口只能停留在产业链最底端。 10 月 12 日,国际市场已出现连锁反应,钕铁硼磁材价格上涨 3%,这类材料正是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企业的刚需。 有消息称,美国战略金属公司已暂停对巴后续投资,要求巴方共同寻找技术突破口。 而巴基斯坦国内开始反思,有媒体刊文称 “不该为短期利益放弃与技术大国的长期合作”。 截至 10 月 13 日,美巴协议尚未搁浅,但业内普遍认为存续期难超 6 个月。 巴基斯坦若不能在半年内解决技术问题,要么接受低价卖矿的亏损局面,要么终止协议承担违约责任。 这对还在靠借债度日的巴基斯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场风波再次证明,在稀土领域,资源易得,技术难求。 美国联合 31 国建替代供应链的计划,在 “技术壁垒” 面前不堪一击。 中国的管制并非针对资源本身,而是通过规范技术流动守住产业优势,也给所有资源出口国提了醒:没有技术支撑的资源合作,终究难以长久。 巴基斯坦的教训或许会让更多国家明白,比起短期资金,掌握核心技术或与技术强国合作,才是更可靠的选择。 信源:反制落地!巴基斯坦欲与美合作稀土,中方即刻管控稀土技术——网易

0 阅读:3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