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咸丰皇帝下旨将左宗棠斩首示众,左宗棠连夜找到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翼却说:“皇命难违,本官也无办法,但你可找一人,或许能保你性命!” 说起左宗棠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他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晚清名臣差点在1859年就被砍了脑袋,连建功立业的机会都没有。 左宗棠1812年生于湖南湘阴,家里世代读书但并不富裕。他20岁中举后,连续三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第一次会试时更惨,本来已经被录取了,结果因为湖南名额超了,他作为榜单最后一名被刷了下来。三次落榜后,左宗棠干脆不考了,开始钻研地理、兵法、水利这些实用学问。 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连着派人请左宗棠出山。左宗棠当时已经40岁,终于走出了书斋。他帮张亮基守住了长沙城,从此开始了幕僚生涯。1854年,新任巡抚骆秉章也多次请他入幕。骆秉章对左宗棠极为信任,军政大事基本都交给他处理,自己只是在文书上画个押。 左宗棠能力确实强,但脾气也大。他看不惯的人和事特别多,说话做事从不给人留面子。这种性格在官场混,迟早要出事。 1859年,左宗棠听说永州总兵樊燮在当地胡作非为,就向骆秉章建议查办此人。樊燮是湖广总督官文小妾的哥哥,靠这层关系当上的总兵。他在永州把朝廷的兵当家丁使唤,克扣军饷,欺压百姓,老百姓给他起外号叫”轿子总兵”,因为他连阅兵都坐轿子。 骆秉章派左宗棠去调查,左宗棠掌握了樊燮不少劣迹。樊燮听说后气坏了,跑到长沙来兴师问罪。两人在巡抚衙门见面后起了冲突。左宗棠要求樊燮按规矩行礼,樊燮不服气,说自己是二品大员,凭什么给一个四品幕僚行礼。左宗棠当场大骂他滚出去。 樊燮被轰出门后,立马给姐夫官文写信告状。官文正愁找不到机会收拾湖南的骆秉章和湖北的胡林翼,看到信后马上上奏朝廷,说左宗棠目无法纪,羞辱朝廷命官。 咸丰皇帝本来就对汉人大臣势力坐大心里不舒服,看了奏折更是火冒三丈。他直接朱批:如果查实有不法之事,可以就地正法。这等于判了左宗棠死刑。樊燮拿到圣旨后,带着人马赶往长沙,准备把左宗棠绑了就地斩首。 左宗棠得到消息,知道大事不妙。他连夜逃出长沙,坐船赶往武昌找胡林翼。胡林翼是他多年好友,两家还是亲家。胡林翼听完事情经过后,却摇头说皇命难违,自己也没办法。 就在左宗棠绝望的时候,胡林翼说了一句话:眼下能救你的,整个大清恐怕只有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肃顺。 肃顺是咸丰原配皇后的亲舅舅,在朝中权势极大。但左宗棠跟他素不相识,肃顺凭什么会救一个幕僚?胡林翼说,肃顺这人虽然跋扈,但爱惜人才。你的名声他肯定听说过,去试试吧。 胡林翼不光给左宗棠出主意,还四处活动帮他求情。他一边给官文写信,一边托人引荐让左宗棠见到了肃顺。肃顺听完事情经过后,觉得樊燮这种人确实该查,左宗棠敢查他说明有骨气。他决定帮这个忙。 但这事不好办。皇帝都下旨了,如果轻易收回,那就是打自己的脸。肃顺很聪明,他没有直接去找皇帝,而是联络了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让他上奏为左宗棠说情。 潘祖荫在奏折里写了一句名言: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句话打动了咸丰帝。当时太平军闹得正凶,朝廷全靠湘军撑着。左宗棠在湖南的功劳咸丰也听说过,他开始犹豫了。 肃顺趁机在皇帝面前进言,说樊燮在永州劣迹斑斑,这次告状恐怕有诬陷之嫌。咸丰派人暗查,果然查出樊燮贪腐的证据。过了几天,圣旨又来了。这次不是杀左宗棠,而是革了樊燮的职,左宗棠不但免死,还被授予四品京堂候补。 这一劫算是躲过去了。但左宗棠在湖南已经待不下去,胡林翼建议他去投奔曾国藩。从此左宗棠开始了真正的戎马生涯。1861年他被任命为浙江巡抚,正式成为封疆大吏。1866年他在福州创办马尾船政局,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之先河。1875年他以六十多岁高龄出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用两年时间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 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七十三岁的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他明明已经病得很重,还坚持要渡海去打法国人。当年七月,李鸿章在天津签订了《中法新约》,这是一个明明打赢了却要割地赔款的条约。左宗棠听说后气得吐血,破口大骂李鸿章误国。他上书为被诬陷的部下鸣冤,但朝廷不予理睬。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临终前口授遗折说: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回头看1859年那场劫难,如果没有胡林翼的指点,没有肃顺的出手,没有潘祖荫的上奏,左宗棠早就人头落地了。那么中国近代史上就少了一位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西北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很可能就此沦丧。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一个人的生死,可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 结语 左宗棠这辈子得罪的人不少,但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胡林翼的那句话救了他一命,也救了新疆。您觉得如果左宗棠当年真被杀了,新疆会是什么结局?晚清历史又会如何改写?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