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战争结束了,人质放了、囚犯换了、人道援来了,看似皆大欢喜。但实际上,一个针对东大的布局才刚刚开始。 即便是最乐观的分析者,也不敢说这是一场“和平”的结束。 从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到2025年10月的这场停火协议,看似为双边打开了外交通道,实际上只是让更深层的博弈从地面转移到地下 人们以为这是终点,其实它才是起点。因为有关加沙的天然气、IMEC走廊、以及“东大”的大棋局,才刚刚揭开帷幕。 很多人以为这场战争是因为宗教仇恨、历史恩怨,甚至是安全问题。可事实是,战争的爆发,往往不是因为冲突本身,而是因为冲突掩盖了利益转移。 从1995年奥斯陆协议签订,到1999年加沙海域发现天然气资源,再到2001年沙龙上台撕毁协议,以色列对加沙的控制就从政治变成了经济。 那片海域,曾被阿拉法特和拉宾握手定下归属。但随着加沙海洋油田的发现,那场握手变得毫无意义。石油和天然气的味道,比和平更具诱惑力。 英国天然气集团当年在距离加沙17至21海里处发现的那片储量高达1万亿立方英尺的油气田,从未真正属于巴勒斯坦人民。协议写得再漂亮,也挡不住坦克和战机的推进。 2023年冲突爆发后,联合国的报告清楚地指出,以色列向6家企业发放了12张勘探许可证,全部集中在加沙外海。 这些许可证不是为了重建,而是为了开采。开采什么?是加沙的未来。或者说,是东地中海能源版图上,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拼图。 你以为这只是以色列的问题?错。真正的幕后推手是美国。 2023年9月,在G20峰会上,美国联合印度、沙特、欧洲,提出了“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计划。 这个计划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替代中国的“一带一路”。而加沙,正位于IMEC的咽喉地带。 从地图上看,加沙是一块弹丸之地,但在全球能源版图和战略走廊中的位置,却堪比霍尔木兹海峡。 一旦这片区域被彻底清空、重新规划、纳入IMEC体系,那么从印度洋出发,经红海、穿越以色列北段,直连地中海的能源与物流通道就会正式成形。 这对美国来说,不只是战略胜利,更是对“东大”一次精准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在战争中不仅打击哈马斯武装目标,更系统性摧毁基础设施、切断能源管线、驱赶北加沙居民,甚至炸毁医院与学校。 这一切不是“误炸”,而是为了制造一种“事实上的空白地带”,为IMEC走廊清障。把人赶走了,地就空了;地空了,项目就能落地。 沙特和阿联酋不是看不懂,他们只是选择了闭眼。美国的能源独立让这些中东传统产油国逐渐失宠,而IMEC提供了新的出口方向。 哪怕要和以色列坐在一起,他们也愿意赌这一把。毕竟,跟着美国走的路,虽然不舒适,但至少有油有钱。 而俄罗斯呢?早在2014年,哈马斯就曾和普京会晤,并与俄气公司签署开采协议。那一刻,俄罗斯就把手伸进了这片海域。 对美国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红线。于是,IMEC不再只是经济走廊,而是对抗中俄的地缘砝码。一个新的冷战前线,就这样在加沙海岸线悄然升起。 战争结束了?不。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进行。现在不是用枪,而是用合同、许可证和地缘政策来打仗。 那场叫“阿克萨洪水”的行动,或许本意是宗教与民族的反抗。但它带来的结果,却是资源、战略、金融与外交的全方位洗牌。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人质放了、囚犯换了、援助进来了,所有人却都不敢真正庆祝。 表面上看,是和平协议;实际上,是资源再分配的起跑线。而站在这个起跑线前的,并不是加沙人民,而是美国、以色列、印度、沙特、欧洲,还有被点名的“东大”。 你还记得1995年那场握手吗?那是《奥斯陆二号协议》,是和平的象征。可如今,和平变成了工具,协议成了废纸。 所有当年的承诺,如今都沉在那片石油之下,被管道、钻井平台和军舰所覆盖。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战争结束了没有,而在于谁能控制这场“后战争时代”的资源与通道。加沙的未来,不再由加沙人决定。 而这场布局,也绝不会止步于加沙。它会沿着IMEC这条线,向北延伸,穿越地中海,进入欧洲,最后指向那个被称为“东大”的对手。
加沙战争结束了,人质放了、囚犯换了、人道援来了,看似皆大欢喜。但实际上,一个针对
地缘历史
2025-10-16 11:49: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