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北约秘书长吕特在斯洛文尼亚大声高喊:北约各成员国要赶紧把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5%,欧洲和加拿大要向美国看齐。 之前欧洲多数国家都靠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过日子,天然气、石油价格实惠,工厂运转成本低,老百姓冬天取暖也花不了几个钱。可俄乌冲突一爆发,欧洲跟着美国对俄搞能源制裁,这下好了,俄罗斯的低价能源断了供应。 美国倒是瞅准了这个机会,把自家的能源价格抬得老高,一股脑地往欧洲卖。欧洲国家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买美国的高价能源,钱像流水一样往外淌。 原本不少欧洲工厂靠着低成本能源还能赚点钱,现在能源价格翻了好几倍,生产成本直接飙上天,根本赚不到钱,有的甚至还在亏本。不少工厂只能选择停产,老板们愁得头发都白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工厂停产可不是小事,工人没了工作,就没了收入来源。一家子要吃饭、要交房租、要还贷款,这些开销压得普通老百姓喘不过气。以前周末还能带着家人出去吃顿好的,现在连买菜都得精打细算,挑最便宜的菜买。 冬天更是难熬,以前家里暖气能开到很舒服的温度,现在为了省点取暖费,只能把暖气开得很低,家里冷得像冰窖一样。老人和孩子抵抗力差,很容易感冒生病,可看病又得花钱,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加拿大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虽然没像欧洲那样被能源问题逼得那么紧,但美国的高价能源也让加拿大的经济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同样在上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北约里不少国家都在私下抱怨,说现在连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哪还有心思去管国防开支的事。吕特让大家把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5%,这简直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就拿德国来说,之前因为依赖俄罗斯能源,制裁之后能源价格暴涨,工业受到重创,经济增长放缓。政府本来就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要补贴企业、要帮助失业工人,现在再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提高国防开支,根本就力不从心。 法国的情况也差不多,老百姓因为生活成本上涨,已经多次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政府控制物价、提高福利。政府要是现在把钱投到国防上,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 美国倒是说得轻松,让欧洲和加拿大向自己看齐。可美国本身能源产量大,就算把能源高价卖给其他国家,自己国内的能源供应也不会受太大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没怎么受波及。 欧洲国家心里清楚,美国就是想借着俄乌冲突和北约这个平台,一边卖高价能源赚大钱,一边让其他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从而巩固自己在北约的主导地位。 不少欧洲民众都在吐槽,说现在的日子过得生不如死。以前工资还能应付日常开销,偶尔还能存点钱,现在工资没涨多少,物价却一个劲地往上涨,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有的家庭为了省钱,甚至开始减少吃饭的次数,或者只买最便宜的食物。孩子们想要个新玩具、新衣服,家长都只能无奈地拒绝,心里满是愧疚。 医疗方面的开销也让老百姓头疼,以前看病报销比例还挺高,现在不少国家为了节省开支,降低了医疗报销比例,老百姓看病自己要掏更多的钱。一些普通家庭要是有人得了重病,根本承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 教育费用也在上涨,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接受好点的教育,只能咬牙支付昂贵的学费和课外辅导费,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北约里一些相对弱小的国家情况更糟,本身经济实力就不强,现在又要面临能源价格上涨和可能增加的国防开支,简直是雪上加霜。这些国家的政府每天都在为钱的事发愁,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境。 吕特喊出提高国防开支到GDP的5%,却没考虑到各个成员国的实际情况。这种不顾各国经济现状和老百姓死活的要求,不仅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反而会让北约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多。 现在欧洲和加拿大的老百姓最关心的不是国防开支,而是什么时候能源价格能降下来,什么时候生活成本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什么时候能重新过上安稳的日子。 要是北约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只是一味地要求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只会让更多的国家对北约感到失望,让老百姓对政府感到不满,最终可能会导致北约内部出现更多的裂痕。 毕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吃饱饭、能穿暖衣、能看得起病、孩子能上得起学,这些才是最实在的需求。如果连这些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再高的国防开支也没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