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小区碰到张姐,她蹲在花坛边抹眼泪,手里攥着儿子的成绩单——红灯一片,最刺眼

五十岁的老帅哥 2025-10-16 18:26:37

上周在小区碰到张姐,她蹲在花坛边抹眼泪,手里攥着儿子的成绩单——红灯一片,最刺眼的是老师的评语:“上课走神、作业不交,最近还跟着同学逃学,家长需重视。” 我想起三年前,张姐总跟人说“教育要佛系,别逼孩子”:儿子不想写作业,她就说“不想写就不写,开心最重要”;儿子沉迷手机,她觉得“现在孩子都这样,管了也没用”;甚至老师找她沟通,她还反驳“我不想让孩子被规矩束缚,自由成长才好”。 可如今的结果证明:教育里的“放任自流”,从来不是给孩子自由,而是家长亲手拆了孩子的“成长护栏”,让他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放任自流”不是自由,是放弃“引导权” 邻居家的小林,以前也是“放养”状态:放学回家先玩游戏,作业拖到半夜,考试总在及格线徘徊。小林妈妈一开始觉得“孩子大了就懂了”,直到发现他偷偷拿家里的钱买游戏皮肤,才慌了神。 后来她不再“放任”:每天陪小林定学习计划,用“20分钟写作业+10分钟休息”的番茄钟帮他收心;规定每天只能玩30分钟手机,超时就用阅读补时间。半年后,小林不仅成绩冲进前20,还主动报名了书法班——不是妈妈逼的,是他在规律中找到了成就感。 孩子的世界里,“自由”需要边界。就像小树长歪了,得有人扶一把、剪枝修叶,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不管不顾,只会越长越歪,最后连站都站不稳。家长放弃引导,看似给了孩子“自由”,实则让他失去了辨别对错、规划人生的能力。 “放任”的背后,是家长的“懒”与“怕” 很多家长说“放任孩子”,其实藏着两种心思:一是“懒”,懒得花时间陪孩子定规矩,懒得跟孩子磨嘴皮子纠正错误,觉得“撒手不管最省心”;二是“怕”,怕管严了孩子逆反,怕逼紧了孩子不开心,干脆用“放任”逃避责任。 张姐后来跟我说,她不是不想管,是每次管儿子,孩子一哭闹她就心软,时间长了就“懒得管”。可她没意识到,一时的心软,换来的是孩子越来越没规矩:上课不遵守纪律,觉得“老师管不着我”;跟同学吵架,觉得“我没错,是别人的问题”——这些坏毛病,都是“放任”惯出来的。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一键托管”。就像农民种庄稼,不是撒了种子就不管,得浇水、施肥、除虫,才能有好收成;养孩子也一样,需要家长花时间、花心思,在他走偏时拉一把,在他迷茫时指个方向。 “尊重孩子”和“放任自流”,差的是“底线” 有人会问:“难道不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吗?非要管得那么严?”其实“尊重”和“放任”完全是两回事。 尊重孩子,是他喜欢画画,就支持他报兴趣班,而不是逼他学奥数;是他想先玩再写作业,就跟他约定“玩1小时必须专心写”,而不是让他无限拖延。而放任自流,是他不想学习就任由他荒废,是他犯了错也不帮他改正——前者是“有边界的爱”,后者是“没底线的纵容”。 教育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家长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别把“放任自流”当“开明”,也别把“逃避责任”当“给孩子自由”。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你今天偷的懒,明天都会变成他人生路上的坑。 你怎么看待“孩子教育放任自流”?如果是你,会对孩子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孩子教育 教育现状剖析 家长不好好教育 教育真相 家长的态度 家长控制欲 教育通病 家长教育观念 父母吐槽孩子 家长不能被裹挟 不理智家长行为

0 阅读:2
五十岁的老帅哥

五十岁的老帅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