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突然宣布了! 10月15日,外交部的林剑针对欧盟近期欲逼迫中企向欧

小茹吖 2025-10-16 23:50:41

外交部突然宣布了! 10 月 15 日,外交部的林剑针对欧盟近期欲逼迫中企向欧企移交技术的动向,正式作出回应。 他明确表示,作为原则,中方始终支持中欧企业基于市场规则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最终目标是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绝不能接受任何强迫性的技术转让要求。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欧盟最近在技术领域的动作确实有点 “急眼”。 有消息说,他们打算在 11 月推出所谓的 “技术转让新规”。 别被 “新规” 这俩字绕进去,说白了就是想抢技术 —— 中国企业要是想进入欧洲的汽车、电池这些核心市场,就得把自己压箱底的核心技术交给欧洲本地企业。 这哪儿是搞贸易合作,分明是给中企设了道 “霸王门槛”。 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把这话挑得更明了,他公开宣称欢迎外资进入欧洲,但得是 “真正的投资”。 大家琢磨琢磨,啥叫 “真正的投资”?按他的说法,就是中企得交出技术,建厂时必须用欧洲工人,还得把生产基地安在欧洲本地。 这话听着就不对劲,以前欧洲招商引资时,可没提过这么苛刻的条件,现在对着中国企业,反倒玩起了 “附加条款” 的套路。 更直白的是丹麦外长,他直接放话,中企想在丹麦投资可以,但必须把技术转让作为前提。 这已经不是招商了,完全是赤裸裸的勒索。 要知道,中国企业的技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动力电池领域举例,宁德时代为了研发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都超过 100 亿元。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前前后后花了 5 年时间,光实验数据就堆了几十万组。 这些技术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凭啥要因为想进欧洲市场就白白交出去? 欧盟这么干,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抢了欧洲本土企业的 “蛋糕”。 就说电动汽车领域,2023 年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还只有 12%,到了 2024 年上半年,这个数字直接涨到了 15%。 像比亚迪的 ATTO 3、蔚来的 ET5,在德国、法国的街头越来越常见,欧洲消费者用脚投票,更愿意选性价比高、续航长的中国电动车。 这可把欧洲本土车企急坏了。大众、宝马这些传统车企,自己的电动车型不仅研发进度慢,成本还比中国车企高不少。 欧洲车企打不过,就想通过规则来 “卡脖子”,逼着中企交技术,本质上就是竞争不过就玩 “歪招”。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这套 “技术勒索” 完全不符合他们自己一直标榜的 WTO 规则。 WTO 早就明确规定,技术转让必须基于双方自愿,不能有任何强迫性措施。 以前美国逼欧洲企业交出航空技术时,欧洲还跳出来抗议,说美国破坏市场规则。 现在轮到中国企业,他们反倒忘了自己以前说过的话,搞起了双重标准,这在国际上根本站不住脚。 面对欧盟的不合理要求,中国也不是没准备。除了外交部明确表态反对,中国还加强了核心技术保护力度,《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就是一张 “底牌”。 如果欧洲企业因为欧盟新规,强迫中企转让技术,中国就可能把这些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限制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23 年汽车销量超过 2600 万辆,欧洲车企要是失去中国市场,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 欧盟要是真想在新能源领域赶上中国,不如把心思放在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上,而不是搞 “技术勒索” 这种旁门左道。

0 阅读:109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