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美国战争部突然宣布了! 10月17日,美国战争部宣布取消一项价值5亿美元、计划采购7500吨钴的战略储备招标,给其关键矿产储备战略蒙上了一层阴影。这项自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的首次钴采购尝试,在招标截止日期被多次推迟后,最终因“工作说明书存在未决问题”而搁浅内容 钴这东西真不是普通金属,说是全球科技和军工领域的“硬通货”一点不夸张。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要靠它,军工装备里的精密电子元件离不开它,就连航天器的耐高温部件也得有它加持——少了钴,不少高科技产品压根玩不转。 美国这次一出手就是7500吨,差不多占了全球年钴产量的5%,本来是想补上关键矿产储备的短板,结果临门一脚栽在“工作说明书”上,这话听着总觉得有点“避重就轻”。 查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5年的最新数据就知道,美国本土钴资源早见底了:已探明储量约7万吨,只占全球总储量1100万吨的0.64%,现在每年仍有50%左右的钴得靠进口。 再看全球钴资源的格局,刚果(金)确实是绝对主力——2024年该国钴产量达2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29万吨的75.86%,剩下的份额基本被澳大利亚、赞比亚等少数国家分了。 至于钴的精炼加工,中国确实占主导,但不是之前说的“80%以上”,2024年实际占比是67%,这两年印尼湿法冶炼项目投产,这个比例还在慢慢下降。 美国要搞战略储备,这些供应链节点是绕不开的坎,可这次招标从一开始就透着股“拧巴”劲儿。 从去年传出采购消息,到后来一次次推迟招标截止日期,明眼人都能看出里头的纠结。 一边是美国急着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供应链依赖,毕竟新能源转型和军工升级的关键期,钴的战略分量不比石油轻;另一边,就算美国通过收购加拿大、墨西哥等地矿权(比如美国锑业公司USAC),还有发展再生钴技术(2025年再生钴占比预计达15%),把进口依赖降下来了,可成熟的全链条产能还是缺,想采购都找不到靠谱的“一站式”供应商。 所谓的“工作说明书未决问题”,说到底就是个借口,真正的毛病出在美国关键矿产战略的“虚火”——光喊着“自主可控”,却没打通从采矿到加工的全流程,真到采购时才发现到处是堵点。 不过得说清楚,根据美国国防后勤局(DLA)的公告,这次招标取消不是战略黄了,后续会重新发招标公告,而且国防部同期还启动了10亿美元关键矿产采购计划,其中5亿还是专门给钴储备的。 这场搁浅的招标,更像是给美国的战略储备计划浇了盆冷水。中国早几年就开始布局全球钴资源供应链了:在刚果(金)握着稳定矿权(占当地钴矿股权的37%),在太平洋还有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专属勘探区(潜在储量超1.2亿吨),再生体系也撑得起场面(2025年回收钴能满足15%需求)。 但要说“早已形成闭环”也不准确——国内原生钴年产量仅3.2万吨,自给率不足20%,底气更多来自海外布局和回收技术。 再看美国,这次5亿美元采购本是1990年以来的首次“试水”,结果以这么潦草的方式收场,既暴露了在关键矿产领域的被动,也让“供应链安全”的口号显得有点虚。毕竟,连一次采购招标都搞不定,谈何构建安全可控的战略储备体系? 还有些行业动态正在悄悄改变钴的战略地位。2025年全球超高镍NCMA电池(钴含量不到5%)已经占了三元材料市场的18%,预计2030年这比例能升到40%,高镍低钴技术的突破。 说不定会削弱钴的重要性;而美国能源部2025年已经拨了2.3亿美元,支持嘉能可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氢氧化钴加工基地(设计产能1.2万吨/年),还有福特和宁德时代合资的电池材料工厂,这些项目2027年投产后,或许能改变美国“有矿无炼”的现状。 与此同时,刚果(金)也在攥紧供应链话语权,2025年10月16日起把钴出口从禁令改成了年度配额制:2025年剩下的时间出口上限1.8万吨,2026年起每年配额9.66万吨,其中10%还得留给本土项目,这直接影响了全球钴供应链的稳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刚刚发生 美国战争部突然宣布了! 10月17日,美国战争部宣布取消一项价值5亿美
小小海棠花
2025-10-17 14:13:38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