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孩子有三怕,一怕感冒,二怕责骂,第三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三分治,七分养

灵松谈育儿 2025-10-17 14:51:53

抽动症孩子有三怕,一怕感冒,二怕责骂,第三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三分治,七分养”,行医 40 年,我每次给抽动症孩子看诊,除了开方调体质,总会多跟家长念叨几句日常养护 —— 很多时候,不是药不管用,而是没避开那些让孩子抽动加重的雷区。 家长们总觉得“孩子眨眨眼、耸耸肩,忍忍就过去了”,却没发现,生活里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正悄悄加重孩子的不适。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抽动症孩子最怕的三件事,尤其是第三件,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第一怕:怕感冒 每次换季降温,门诊的抽动症孩子就会多一半 —— 有的孩子感冒前还只是偶尔眨眼,感冒后直接添了清嗓子、耸肩的毛病;有的感冒刚好,之前控制住的抽动又反复了。 从中医来看,感冒多是外感风邪,而抽动症孩子本就肝风内动,外感风邪就像 火上浇油,会让体内的肝风更燥,窜动得更厉害; 而且感冒时孩子脾胃功能弱,气血生成不足,肝没了气血滋养,风邪更难平息。 现代医学也发现,感冒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加重抽动时的神经兴奋,让小动作变频繁。 第二怕:怕责骂 “别眨了!再眨眼睛就瞎了!” “说了多少遍别清嗓子,你怎么就是不听?” 门诊上常听到家长这样骂孩子,可越骂,孩子抽动越严重 —— 有的孩子被骂后会哭,哭完抽动更频繁;有的会憋着不眨眼,可没过多久,就换成了耸肩、歪头的新动作。 这是因为孩子肝常有余,责骂会让肝气瞬间郁结,化作更猛的肝风;而且孩子被批评时会紧张,心神慌乱,本来能勉强稳住的抽动,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就像紧绷的弦,越用力拽,越容易断。 第三怕:怕感官刺激(很多人不知道) 这一点最容易被家长忽略 —— 孩子怕突然的巨响(比如打雷、摔东西的声音)、怕刺眼的灯光(比如商场强光、闪光灯)、怕粗糙的衣服标签,甚至怕饭菜太辣、太咸。 这些在家长眼里无所谓的事,却会让孩子抽动突然加重。 从中医来说,这是孩子心神敏感、肝风易扰,感官刺激会像“小石子” 一样,打乱心神的平衡,引动肝风; 现代医学也认为,抽动症孩子的感官统合能力较弱,外界刺激容易过度激活神经系统,诱发抽动。 门诊医案 9岁的小宇有抽动症1年了,家长说孩子一感冒就抽动加重,平时骂他两句,他就哭着躲进房间,而且特别怕吹风机的声音,一听就眨眼、清嗓子。 刻诊时,小宇舌苔薄白,脉弦细,一提到 “吹风机” 就紧张得攥紧拳头 —— 中医辨为肝风内动、心神不宁,兼有点脾胃弱。 我给小宇开了平肝安神的方子:钩藤、蝉蜕、白芍、茯苓、百合等,同时给家长提了养护建议: 感冒前提前保暖,少去人多地方,避免外感风邪; 别骂孩子,抽动时陪他玩积木转移注意力,多夸“今天眨眼少了,真棒”; 用吹风机时先跟孩子说,或者换成静音款。 服药21天后,家长反馈小宇感冒的次数少了,骂他时也不怎么哭了,听到吹风机声音,眨眼频率也低了; 坚持三个月,小宇的抽动基本不明显,还能主动跟小朋友玩。 治疗思路 小宇的情况,核心是肝风内动 + 心神敏感,感冒、责骂、感官刺激都是引风”的诱因。 方子用钩藤、蝉蜕平肝风,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百合安神;养护上避开诱因,就是减少引风的机会。 只有“平肝风 + 稳心神 + 避诱因”一起做,孩子的抽动才能真正减轻,不容易反复。 最后想跟家长说:抽动症孩子的“三怕”,不是娇气,是身体的真实反应。避开这些雷区,比多吃药更重要。 如果家长拿不准孩子怕什么,也可以多观察、多跟孩子聊,找到那些让他不舒服的事,慢慢避开,孩子的抽动一定会越来越好。

0 阅读:3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