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12时,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清华大学发文悼念,称他的离去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华民族的深切悲痛”。 百年人生:从清华园到世界科学之巅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随父母迁居清华园,少年时代便展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1938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5年作为清华留美公费生赴芝加哥大学深造,师从“原子弹之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1948年,他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科学巨匠共事。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颠覆了物理学界对宇宙基本对称性的认知,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科学贡献: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石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远不止于诺贝尔奖。他与米尔斯(Robert Mills)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成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础,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理论之一,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并列。此外,他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等领域均有开创性贡献,尤其是“杨-巴克斯特方程”深刻影响了数学物理的发展。 心系祖国:架设中美学术桥梁 1971年,在中美关系尚未正常化之际,杨振宁毅然回国访问,成为首位访华的华裔知名科学家,推动了中国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他积极为中国科技发展建言献策,并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近百位中国学者赴美深造,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 199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创办高等研究院,致力于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晚年的他仍坚持授课、指导青年学者,并多次强调“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基础科学”。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一位纯粹的科学巨人 杨振宁一生治学严谨,崇尚“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学术态度。他曾在采访中说:“科学不是靠聪明,而是靠坚持。”他的百年人生,是一部探索宇宙奥秘的壮丽史诗,也是一颗赤子之心对祖国的深情回响。 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的科学遗产将永远铭刻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他的离去,是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的智慧与精神,仍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际物理学界纷纷发文悼念,全球科学界缅怀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 杨振宁的故事最让你敬佩的是哪一点
杨振宁确认去世,享年103岁。物理学四大神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还有
【496评论】【204点赞】
风雨同城2016
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中国有史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地位最高的科学家![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