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宣布,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将对中国出口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的30%改为人民币结算,成功压低了铁矿石价格。 这事儿看着是必和必拓主动让了步,其实全是被现实逼的,说白了就是不敢得罪中国这个“大买家”。中国每年要进口十几亿吨铁矿石,占了全球近一半的交易量,而必和必拓很大一部分营收都靠中国市场,相当于饭碗直接端在咱们手里。之前它还硬气,非要用美元结算,甚至想把长期合同价涨15%,结果碰了个硬钉子。 今年9月底的时候,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下了通知,暂停采购所有用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连已经装船的12艘货轮都不让进港。这一下就掐住了必和必拓的脖子,要知道它的矿山每天都在产矿,堆着卖不出去就得亏大钱。而且咱们手里还有底气,当时34个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库存有1.34亿吨,够国内钢厂用一个多月,短期根本不怕断供,急的只能是它。 更让必和必拓慌的是,中国早就在找“备胎”了。以前咱们主要靠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现在巴西淡水河谷已经跟咱们签了300亿元的人民币长期合同,几内亚那个西芒杜铁矿也快投产了,那可是全球储量最大的高品位铁矿,一旦达产,咱们对澳矿的依赖度就得往下掉。还有俄罗斯、塞拉利昂这些地方的铁矿进口量也在涨,虽然现在占比还小,但架不住慢慢发展啊。必和必拓要是不松口,迟早得被竞争对手抢了生意。 再说人民币结算这事儿,对必和必拓自己也有好处。以前用美元结算,汇率一波动就容易亏。今年美元指数涨了3%,光这一下就让它的利润缩水了2亿美元。换成人民币结算,不仅能避开这个风险,资金周转还能快35%,一年能多赚2.1亿美元,这笔账它算得比谁都清楚。而且现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早就能覆盖铁矿石贸易全流程了,从签合同到付钱都顺顺当当,根本没以前想的那么麻烦。 至于压低价格,其实是必和必拓主动示好的手段。之前普氏指数被少数机构操控,经常搞暗箱操作,明明现货价才80美元一吨,它非要喊到109.5美元,咱们钢铁企业每年得多花上千亿人民币。现在中国有了自己的“北铁指数”,用青岛、曹妃甸这些港口的成交价做基准,必和必拓再不降价,就没人买它的账了。而且降价能稳住长期合作,要是真把咱们逼去买别家的矿,它损失的可就不是一时的利润了。 说起来,以前咱们虽然买得多,却没话语权,600多家钢企各自为战,被必和必拓逐个击破,每年光汇率波动就得损失上百亿美元。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采购权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跟它谈,这才有了主动权。必和必拓妥协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另一家矿企FMG也跟着接受人民币结算,连伦敦金属交易所都计划明年推出人民币结算的铁矿石期货,这都是连锁反应。 其实必和必拓心里门儿清,现在全球都在搞“去美元化”,俄罗斯、伊朗早就不用美元做买卖了,印度也在推卢比结算。铁矿石作为年交易额3800亿美元的大宗商品,它先一步用人民币结算,既能保住中国市场,还能抢占先机,要是等别人都跟上了,它再想回头就难了。 所以说,必和必拓改人民币结算还降价,根本不是良心发现,全是权衡利弊后的无奈选择。一方面怕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另一方面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再加上人民币结算确实划算,不这么做不行。这事儿也说明,咱们从“大买家”变成了能定规矩的“话事人”,以后买铁矿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了。现在新加坡的铁矿石市场都新增了人民币计价的合约,这步棋咱们算是走对了。
中国收紧稀土管控,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后果:全球的大(跨国)资本认识到:现今的世界,
【1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