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报道,10月17日,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会晤的过程中,一直在施压泽连斯

未央秘史 2025-10-20 16:46:17

《金融时报》报道,10月17日,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会晤的过程中,一直在施压泽连斯基,要求他割让一些领土,以立刻结束战争,双方为此爆发了激烈争吵,特朗普多次训斥泽连斯基,会谈不欢而散。 特朗普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常理出牌,这位以“交易的艺术”为行事准则的总统,显然把俄乌冲突当成了一笔需要尽快止损的生意,毕竟对他而言,每一分流向乌克兰的援助资金,都可能影响他在国内选举中的选票。 要知道,过去三年美国已经向乌克兰砸了超过1197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军事援助就高达670亿美元,这些钱在特朗普眼里可不是无偿的善意,而是一笔笔需要看到回报的投资,如今看不到短期内结束的迹象,他自然要急着按下暂停键。 特朗普施压泽连斯基割让领土绝非一时兴起,早在他胜选后与泽连斯基的通话中,就通过亲信放出风声,暗示乌克兰想要夺回克里米亚的想法不切实际,甚至直言“克里米亚已经消失”。 作为一国总统,泽连斯基要是敢在领土问题上松口,无异于政治自杀,这也是他为何敢在白宫与特朗普激烈争吵的核心原因,乌克兰没能拿到心心念念的“战斧”导弹,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特朗普拒绝提供“战斧”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声称担心冲突升级,但真正的原因藏着多重考量,从军事角度看,“战斧”导弹每枚成本高达130万美元,美国每年仅能生产50至70枚,自身库存都不充裕,根本不可能大规模援助乌克兰。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海军早已没有能发射这种导弹的舰艇,需要进行复杂改装才能适配地面发射装置,就算美国点头同意,乌克兰也得等数月才能收到几十枚,对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从政治角度讲,俄罗斯早就放出狠话,称美国提供“战斧”将是局势的严重升级,甚至可能引发俄美直接对抗,特朗普可不想为了乌克兰把美国拖入更大的麻烦。 此前五角大楼拒绝乌克兰增加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援助的请求,英国也推迟了“风暴之影”导弹的交付,这都说明西方对乌武器援助已经进入了谨慎阶段,泽连斯基想靠单一国家打破僵局显然不现实。 泽连斯基之所以会激怒特朗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始终没有认清自己的处境,还在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曾询问乌军是否能用“战斧”打击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泽连斯基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答案,这种激进的表态彻底触碰了特朗普的底线。 特朗普想要的是尽快停火达成协议,而泽连斯基却想着借助美国武器升级冲突,两人的目标从根本上就背道而驰。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会晤前还特意与普京通了电话,约定在布达佩斯举行双边会晤,这一举动本身就传递出强烈的信号,说明他已经把俄罗斯当成了平等的谈判对手,而乌克兰不过是这场大国博弈中的棋子。 泽连斯基显然没看懂这层深意,依然试图用“抗俄”的姿态绑定美国,这种不识时务的坚持自然让特朗普感到不满。 这场会晤的破裂其实反映出当前俄乌冲突的深层困境,美国的对乌政策已经从单纯的“削弱俄罗斯”转向“成本控制”,特朗普的摇摆立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9月还宣称乌克兰有能力收复全部领土,10月就施压割地停火,这种政策反复背后全是选举算计和现实利益的权衡。 对美国而言,持续消耗俄罗斯固然符合长期战略,但短期的经济压力和国内政治诉求显然更迫切。 而乌克兰则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高度依赖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三年来欧洲提供的620亿欧元援助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一旦美国断供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又无法违背国内民众的意愿放弃领土,泽连斯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欧盟的处境同样尴尬,虽然欧洲领导人在会晤后通过视频向泽连斯基重申了支持,但面对特朗普的政策转向,他们内部早已陷入分裂。 奥地利、比利时等国明确反对将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用于军事援助,欧盟计划筹措的冬季援助资金也迟迟难以到位,这都说明欧洲在对乌支持上已经力不从心。 特朗普显然看透了这一点,才敢如此强硬地向泽连斯基施压,他知道欧洲无法独自承担起援助乌克兰的重任,乌克兰最终还是要依赖美国,这也让他在谈判中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 从更大的视角看,这场会晤的不欢而散预示着俄乌冲突可能进入新的阶段,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正在打破西方对乌援助的原有格局。 他不在乎所谓的盟友道义,更关心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解决这个棘手的国际问题,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加分。 而泽连斯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继续寄希望于获得先进武器来扭转战局,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毕竟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小国的命运往往由不得自己,泽连斯基想要守住国家领土完整,光靠强硬表态远远不够,还需要找到更灵活的应对方式,否则很可能成为特朗普政治交易中的牺牲品。 这场会晤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关系中冰冷的现实,所谓的盟友情谊在利益面前终究不堪一击,而乌克兰的未来,恐怕还要在大国的角力中继续飘摇。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