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立自主原则引领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 台湾问题本质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实现祖

愿心想事成 2025-10-21 18:16:22

以独立自主原则引领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 台湾问题本质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与神圣职责。历史与现实证明,台湾各政党或持“台独”、或走“独台”,均难担推动统一之责。毛泽东思想中“独立自主”是革命建设改革法宝,更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根本遵循,坚持此原则、掌握主动权,是统一必由之路。 独立自主的核心要义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这一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原则,植根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淬炼的思想精髓。从遵义会议确立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到以“农村包围城市”走出独特革命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后拒绝任何外来干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到自力更生研发“两弹一星”突破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首先因为台湾各政党已丧失推动统一的政治基础与实践能力。民进党自1991年修订党纲明确主张“台独”以来,始终将“台湾独立”作为核心政治目标。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进一步固化“台独”理念,2000年执政后通过篡改历史教材、操控媒体舆论等手段系统性传播“台独”思想,制造“绿色恐怖”压制不同声音。赖清德上台后更是公然宣称“两国互不隶属”,以“两国论”挑战两岸和平基础,其“倚美谋独”行径使台海局势濒临军事冲突边缘。 国民党虽表面认同“九二共识”,实则推行“独台”路线,在马英九执政期间因立场软弱导致“台独”声浪持续高涨。该党既不敢明确反对“台独”,又不愿推动两岸统一进程,始终在“维持现状”的模糊表述中寻求政治利益,本质上与民进党形成“台独”“独台”相互呼应的分裂态势。台湾政治大学调查显示,“永远维持现状”的民众支持率已从30年前的9.8%升至33.2%,这一数据背后正是两岸政党长期回避统一议题、纵容分裂思想蔓延的直接后果。 外部势力干涉是台湾问题久拖未决的重要因素,而独立自主原则正是打破外部干涉的根本武器。美国长期奉行“以台制华”战略,将台湾视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两党在对台政策上形成高度共识,通过军售、政治勾连等方式不断挑衅一个中国原则。美国向台湾出售巷战武器、推行“地狱计划”,其真实目的并非“保护台湾”,而是企图将台湾打造成“第二个乌克兰”,以牺牲台湾利益阻滞中国崛起。 历史早已证明,依赖外部力量无法实现国家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封锁,正是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创造了南泥湾奇迹;在苏联撤走专家后,凭借自主创新研发“两弹一星”,奠定了国家安全基石。当前中国综合国力已稳居世界前列,但在芯片等关键领域仍面临“卡脖子”困境,这更警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绝不能寄望于外部势力“良心发现”,必须依靠自身力量打破干涉枷锁。 坚持独立自主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把握三大实践路径。其一,筑牢自身发展根基,以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增强是遏制“台独”、抵御外部干涉的物质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只有把国家发展建立在自身力量基点上,才能在两岸博弈中占据主动。其二,坚定维护主权底线,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大陆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明确“台独”最高可判死刑,这正是独立自主行使司法主权、震慑分裂势力的重要举措。其三,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凝聚统一共识。金门、马祖等地提出引进大陆厂商、开放大陆招生等提案,印证了两岸民众对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应以此为突破口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独立自主并非闭关自守,而是在坚持主权原则前提下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始终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182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均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国际共识正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成果。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解决,既不能依赖台湾分裂政党的幡然醒悟,也不能等待外部势力的主动退出,只能依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路径、凝聚力量。当大陆综合国力持续提升、两岸融合不断深化、统一共识日益凝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伟业必将水到渠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祖国统一大势不可逆转。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历经百年实践检验仍闪耀真理光芒。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坚定的主权立场、强大的综合国力、深厚的民族认同为支撑,就一定能打破分裂势力与外部干涉的阻挠,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告慰历史与先辈。

0 阅读:27
愿心想事成

愿心想事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