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

文山史纪 2025-10-21 22:04:38

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就不会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对手。 但这话其实没把历史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先说当年尼克松为啥要和中国破冰。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上的形势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美国正和苏联搞冷战,双方在全世界争影响力。当时美国还陷在越南战争里拔不出腿,国内问题也不少,急需在国际上找新的平衡力量。 而那时候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不好,同样面临外交上的孤立。两边都看到了合作的必要,不是美国单方面“释放”中国,而是彼此都有需求,是基于共同利益的选择。 尼克松1969年刚当总统,就在就职演说里暗示想改善对华关系,咱们《人民日报》还全文刊登了他的演说,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可见两边都在主动递信号。 后来经过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才有了1972年尼克松的正式访华,签了《上海公报》,确定了一个中国原则,这才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说白了,这是当时国际形势下的必然选择,美国也是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不是什么对中国的“恩赐”。 再说说中国后来的发展,根本不是靠谁“释放”出来的。尼克松访华只是打开了交往的口子,真正让中国发展起来的是咱们自己的努力。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自己做的决策,就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 那时候老百姓憋着一股劲,不管是农村的承包责任制,还是城里的工厂改革,大家都在拼命干。加上全球化的机遇,中国慢慢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期间中美确实有合作,比如美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中国的商品也卖到美国,但这是互利共赢的事,不是美国单方面“给”中国机会。 数据能说明问题,中美建交后贸易额涨了200多倍,7万多家美国企业在华赚钱,年利润能有500亿美元,光对华出口就支撑了美国93万个就业岗位。 高通、苹果这些大公司,中国市场占了他们全球营收的一大块,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都造了300万辆车了,这些都是美国实实在在得到的好处。 特朗普说的“麻烦”和“对手”,其实是没看到中美关系的本质。 这几十年里,中美合作解决了不少事,比如一起打击恐怖主义、应对金融危机、处理埃博拉疫情,还一起推动了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就算现在有竞争,也是大国之间正常的现象,但不能因此否定当初破冰的意义,更不能把中国的发展说成是美国“造成”的。 中国的强大是亿万人民干出来的,从解决温饱到现在的全面小康,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和所谓的“释放”没关系。 而且美国当年要是不打开和中国交往的大门,可能早就在冷战中更被动,也得不到后来这么多经济利益。 其实从历史上看,中美关系一直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尼克松那代领导人能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坐下来谈合作,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长远利益。 现在不管是经贸、农业,还是气候变化、人工智能这些新领域,中美能合作的地方还很多。把对方当成单纯的“对手”,甚至想回到过去隔绝的状态,既不符合历史规律,也损害双方的利益。就像基辛格说的,当年中美恢复关系,领导人最大的贡献是愿意超越眼前问题放眼未来。 现在更应该这样,不能因为一时的竞争就否定几十年的合作成果,更不能歪曲历史,把彼此的合作说成是“制造麻烦”。 说到底,特朗普的那个说法忽略了三个基本事实:一是当年破冰是中美双方的共同选择,美国是为了自己的战略需要;二是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自身改革和人民努力,不是谁“放出来”的;三是中美合作这么多年,美国也从中得到了巨大好处,不是只有中国占便宜。 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就知道那种说法站不住脚,中美关系的关键还是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才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正道。

0 阅读:30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