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叫嚣大陆,表示如果郑丽文赶赴中南海与中国大陆签订协议,则不代表台湾与大陆签订这样的协议。 10 月 20 日,郑丽文在广播节目中公开表示,为化解两岸歧见、推动共荣,愿赴北京与大陆高层沟通,什么工作都愿做,什么人都愿见。 这番表态很快收到回应,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钟佳滨当天便作出回应,称去北京可以,但不能代表台湾签署协议。 这一回应迅速成为焦点,暴露出台当局对两岸对话的复杂心态。 郑丽文的表态并非偶然。 此前大陆高层发来贺电并提出统一主张,她随即复电感谢,重申坚持 “九二共识”、反对 “台独”,强调要强化两岸交流合作。 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更明确两岸的 “通关密语” 依旧是 “九二共识”,期望将两岸关系拉回和解、和平的方向。 她甚至直言,若能推动和平共荣,见一百次都愿意,怕就不要出来 “混” 了。 民进党所谓 “不代表台湾签订协议” 的说法,本身存在对两岸交流性质的误读。 两岸政党间的交流本就不涉及官方协议签署,多年来两岸对话的基础始终是 “九二共识”。 国台办早已明确,只要坚持 “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平等协商。民进党当局的表态,更像是在刻意制造障碍,试图混淆两岸交流的本质。 这种障碍设置与两岸民意形成鲜明对比。 岛内多项民调显示,六成以上民众反感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认为 “求和平求发展” 才是主流。 郑丽文高呼 “我是中国人” 仍能以过半票数当选,国民党内恢复 “国共论坛” 等品牌活动的呼声渐起,这些都印证了民众对理性对话的期待。 民进党试图以 “禁止签协议” 限制交流,显然与主流民意相悖。 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早已证明,交流合作是人心所向。 马英九时期,基于 “九二共识” 的两岸互动让经贸、文化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即便在对话机制停摆期间,两岸同胞的交流需求从未减少,民间往来的脉络始终未断。海基会董事长曾提及,两岸传话的管道畅通,交流事务从来没有中断,部分协议也在依照规定执行。 国台办多次强调,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完成国家统一,是同胞夙愿、民族大义。无论台湾地区内部如何表态,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更阻挡不了祖国终将统一的历史大势。 民进党当局若持续背离 “九二共识”,只会为两岸对话制造更多障碍。 郑丽文的赴陆交流意愿,本质上是对两岸和平趋势的顺应。 她未急于谈及具体议题,而是先强调 “中华民族” 认同,这一表述在岛内认同度超过 65%,为对话营造了更广泛的基础。 这种理性姿态,与民进党动辄以 “对抗” 思维处理两岸事务的方式形成反差,更易获得两岸同胞的理解。 民进党那句 “不代表台湾” 的回应,终究掩盖不了两岸交流的内生动力。 当和平发展成为主流共识,当 “九二共识” 的基础不断被重申,任何试图阻挡两岸走近的言行都难以持久。 两岸关系的走向,终究取决于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愿,取决于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这股力量终将冲破杂音,推动两岸和平发展。
郑丽文还没踏上赴京飞机,台岛财产将被转移,郭正亮:绿营恐连败岛内政坛最近真是
【22评论】【7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