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销售称买小米YU7是买命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各行各业都有类似的情况。买显卡会被说谁家的经常烧;买硬盘,被说某家会掉盘;买矿泉水被说他们老板都不喝;买油条被说隔壁的用化工材料有毒;去游乐场被说他们家从来都不清理;去温泉被说上次看到一个全身是包的人在;我说去看看微博,被说有畜生截图恶心你。
至今记忆犹新的就是去某家手机店,上来就吹牛逼,我一看这情况,问了句能不能玩魔兽争霸,店员在不知道是什么的情况下直接说“当然能,我们的手机比苹果流畅多了,不要看其它手机,全是用半年就卡了。”
但这种情况其实品牌方也没什么好办法,他可以培训,可以统一话术,但确实没办法约束每一个员工他们在和客户说的时候的具体内容。有些员工多想多卖东西(毕竟吃提成),说一些夸张的话并不奇怪,如果谈了很久对方没买,甚至还会骂人 。
我亲自体验过曾经中关村电脑城的恶心,问了一下产品,想走,来几个大汉,就好像不买会宰了我一样,最后我还是说报警才在他们骂声中离开。 还有一次被骗了1000块钱在某个小店,不给都走不了,门都关了。
所以这些东西。。。。。。。只能说谁遇上谁倒霉,但这全是随机的,企业也不可能完全约束。
线下店员面试又不可能像入职企业办公那么严格,要求也相对较低,所以遇上问题员工的概率就会很高。毕竟这只是个普通的销售岗位,流动大,问题多。所以也没必要太上升高度去抨击,毕竟这太常见了,可能每家都会有的。
但这种行为绝对会让消费者反感,甚至会把那种反感给覆盖到品牌上,适当做一些线下的例会疏导,或是话术要求还是有必要的,或者工资给加一点,让他们不舍得丢饭碗,也会有点效果。
买车的人非常在意这种话术的反馈,一个好的销售,可以帮企业带来很多正向收益。当初长城的4S店,1个店员非常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我第二次又买了他们家的车。另一家品牌的4S店,我第一次去保养就把我车门给磕了,所以再也没买过他们家的车,以后也不会再买。
我在买电车之前,也是研究过很长时间,各种观察,最后才买了YU7。只要不是钱多的花不完,普通消费者都是很在意服务质量和品牌口碑的。之前我也给大家说过一些必坑的建议,比如:
要看这家品牌的经营状况,如果有问题,或是不正向,就尽量不买。(这是防止你买了车它倒闭,你没售后)
要看这家品牌的公司文化或是卖车套路,他们对网上正常车问题投诉的人是如何应对的(这是在排除自己出问题,会被为难或不管的情况)
要看这家品牌卖车时的用词和营销方向(这是用来判断他们的车哪里行,哪里不行)
把这三条考虑清楚,不管买的是不是特合适,至少不会采坑,避掉最大的雷,其它小问题就很难免了,哪家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