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忍的时候,中美打不起来。中国不忍的时候,中美有打起来的风险。但中国忍了你美国几十年,把中国习惯当成日本韩国了,还是把中国习惯当成法国德国了? 中国忍了美国几十年,不是因为怂,是因为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 可美国愣是把这份战略克制当成了可以随意拿捏的软弱,真以为中国是日本韩国那样能被驻军拿捏、被经济捆绑的附庸,或是法国德国那样在安全上离不开北约、只能在贸易上小打小闹的盟友? 这根本是对中国国家性质的致命误判,也是中美博弈风险升级的根源。 改革开放后这几十年,中国的 "忍" 是有明确底线的战略隐忍。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我们强忍悲痛用外交手段追责,没让冲突升级,因为那时我们的经济体量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工业体系还在补短板; 2001 年南海撞机事件,我们释放美方人员,专注于加入 WTO 融入全球产业链,因为知道只有壮大自己才有话语权。 那些年美国在台海搞 "军售套餐",在周边拉同盟围堵,我们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 "韬光养晦" 换发展时间,这可不是怕了,是算清了利弊的理性选择。 但美国把这种克制当成了 "可驯服" 的信号,用对付日韩的套路来套中国。 日本被美军驻扎着,东京湾里停着美国航母,美国一句话就能让日本修改安保法案,半导体产业被美日《广场协议》拿捏得死死的; 韩国青瓦台旁边就是美军基地,三星再牛也得乖乖把核心技术数据交给美国审查,在中美之间只能搞 "对冲" 不敢真站边。 美国见这招对盟友管用,就想把中国也变成这样:2018 年发动贸易战,加征关税的套路跟收拾日本一模一样; 2019 年卡华为脖子,断芯片、禁软件,跟拿捏韩国科技企业的手法如出一辙;甚至想让中国在台海、南海问题上让步,复制北约东扩那套围堵逻辑。 可中国从来不是日韩,更不是欧洲盟友。 法国德国再喊 "战略自主",也不敢脱离北约体系,美国要搞对俄制裁,德企再疼也得停了北溪管道; 但中国不一样,美国禁芯片,我们就砸千亿搞国产替代,中芯国际突破 7 纳米技术,北方华创的设备接上了产业链; 美国冻结俄罗斯资产,我们就加速抛售美债,三年抛了近 3000 亿美元,换成黄金和战略矿产; 美国拉盟友搞 "芯片四方联盟",我们就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让 ASML 的光刻机生产线卡了壳。 这些反制不是一时冲动,是被美国逼到墙角后的必然反应,因为中国的底线是主权和发展权,这是日韩不敢跟美国叫板的核心利益。 现在美国还在犯糊涂,一边喊 "竞争" 一边踩红线:佩洛西窜台突破台海底线,制裁中国军工企业,在南海派舰机挑衅,把中国的反制说成 "破坏规则"。 其实中国的忍耐从来有期限,以前忍是因为实力不够,现在不忍是因为底线被碰。 中美打不打得起来,关键不在中国忍不忍,而在美国能不能认清现实 —— 中国是有核威慑、有完整工业体系、有 14 亿市场的主权大国,不是可以随意摆布的附庸。 要是美国还抱着 "拿捏日韩" 的老思维,继续在台湾、科技、贸易上踩红线,那所谓的 "冲突风险",根本就是美国自己作出来的。 中国不想打,但也绝不怕打,几十年的隐忍早攒够了底气,真要撕破脸,美国未必能占到便宜。
卢比奥:美国彻底衰落的代表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最新言论:本周五中美将开始新一轮贸易谈判,中国手上的筹码
【30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