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曾说,对岸称“中国台湾省”,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如此“并吞”台湾“主权”,是“境外敌对势力”,在台海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一位台湾地区领导人突然抛出惊人言论。 海峡两岸本是一家,血脉相连,可偏偏有些人总想生事端。2025年3月13日,赖清德那番把大陆叫“境外敌对势力”的言论一出口,就跟扔了颗炸弹,搅得台海水花四溅。两岸民众都盯着看,这场风波到底会往哪儿刮?是越刮越猛,还是有机会拨云见日? 台海两岸关系,本来就是中国人自家的事儿。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不是谁的专利,而是历史铁证。进入2025年,两岸经贸往来热火朝天,前一年贸易额就冲到2929亿美元,岛内半导体、农渔产品,全靠大陆市场拉动。台北街头超市里,大陆新鲜水果堆得满满当当,工厂流水线嗡嗡转着,大陆订单是命根子。可惜,有些岛内政客不甘心这太平日子,非要挑事儿,制造对立。 这种对立不是一天形成的。赖清德上台后,岛内“去中国化”风气越来越重,教育课本改来改去,媒体天天炒“威胁论”。大陆这边呢,一直推和平统一,惠台政策一波接一波,青年就业、文化交流,本想拉近距离。可岛内绿营总爱唱反调,借着所谓“主权”说事儿。2025年初,中国外交部重申台湾在联合国叫“中国台湾省”,这是事实摆在那儿,赖清德却跳脚,说这是“并吞主权”。 3月13日那天,赖清德刚开完国安高层会议,就急吼吼地抛出这番话。他引用岛内“反渗透法”,说任何用非和平手段危害岛内主权的国家,都是“境外敌对势力”。然后直指大陆,把地图上标注“中国台湾省”、强调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表述,扣上“侵犯主权”的帽子。还说大陆通过各种渠道削弱岛内军事安全,在当地发展组织威胁稳定。这话一出,岛内媒体炸锅,大陆国台办次日就回击,称这是分裂行径,玩火自焚。 赖清德不光说说而已,还甩出17项策略应对。头几条是加强情报监控,盯着所谓“渗透”;接着是提升军备采购,赶紧买武器;恢复军事审判制度,处理间谍案;再推国际合作,拉外援。这套组合拳,看似防身,实则火上浇油。岛内部分民众觉得得硬起来,可多数人心里门儿清,两岸贸易这么大,断了谁吃亏?经济依赖大陆明显,半导体出口一卡壳,岛内企业就得哭爹喊娘。 大陆的回应稳扎稳打。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发布会上直言,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和平统一是大陆方针。加强军事建设是为维护主权,不是冲台湾同胞去的。3月下旬,大陆再发声,强调分裂危害,坚持和平路径。4月,大陆海空军搞例行巡航,舰机在台岛周边维护航道安全。岛内呢,7月汉光演习拉开,动员上万人,模拟防御。可这演来演去,花钱如流水,岛内民生压力山大。 5月,赖清德执政满一年,民调满意度掉到三成左右。他咬牙宣布军事预算提至GDP3%以上,又恢复军审,处理几起间谍案。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守着一个中国原则,联合国2758号决议纹丝不动。岛内经济开始现原形,半导体出口受影响,农渔产品出不了海,电价上涨,街头抗议声四起。民生保障跟不上,社会矛盾尖锐化。 说到底,赖清德这套操作,根子在“台独”野心上。他想借“敌对势力”帽子,凝聚岛内绿营票仓,可老百姓不傻。两岸一家亲是共识,挑衅只会自讨苦吃。大陆始终敞开大门,欢迎对话,推融合发展。惠台措施没停,青年来大陆就业,文化互访照常。赖清德要是继续这么闹,岛内经济雪上加霜,民众日子难过。 从历史看,两岸分合有迹可循。1949年后,大陆解放战争胜利,台湾暂成国民党残余地盘。可血脉没断,改革开放后,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如火如荼。1992共识是关键,可绿营上台就想推翻。赖清德从“务实台独”到如今明着叫板,步步升级。可事实证明,“台独”没出路,和平统一才是正道。 岛内民众是最清醒的。民调显示,支持防御的增加,可担心经贸不确定性的更多。2024年两岸贸易2929亿美元,这数字不是白来的,是无数企业、工人辛辛苦苦挣的。断了链条,岛内失业率蹿升,物价飞涨,谁乐意?大陆市场大门开着,台湾水果、电子产品照样受欢迎。赖清德该想想,民众要的是饭碗稳,不是空喊口号。 国际社会也看在眼里。美国虽卖武器给台湾,可嘴上说一个中国,手上不敢真撕破脸。欧盟、日韩,全守着不干预内政。联合国决议在那儿摆着,台湾地位铁板钉钉。赖清德拉“国际合作”,不过是抱大腿,可大腿不傻,不会为他趟浑水。 眼下,台海风平浪静是假象,暗流涌动。赖清德继续这么玩,岛内社会裂痕更大。经济依赖大陆是硬伤,半导体产业链离不开大陆组装,农渔业港口靠大陆通关。一旦真卡脖子,岛内企业哭都来不及。民众要实惠,要稳定,不是冒险。
赖清德曾说,对岸称“中国台湾省”,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如此“并吞”台湾“主权”,
蕊蕊聊过去
2025-10-22 19:53: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