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10月21日写道:“今天,贾米森·格里尔大使发表以下声明回应中国对企业进行胁迫的企图。这些企业正在通过在关键领域进行大规模战略投资来帮助重振美国产业。格里尔大使说:‘中国近期对全球私营企业采取的报复性行动,是其更广泛的经济胁迫模式的一部分。这种模式意在通过阻挠外国企业投资美国造船业及其他关键行业来影响美国政治并控制全球供应链。’‘ 这事儿发生在2025年10月21日,正好是当下这个时间点,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在社交媒体上直接转发了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的声明。简单说,这份声明直指中国最近对一些跨国企业的动作,认为是针对美国产业复兴的干扰。格里尔在声明里强调,这些企业投钱进美国造船和其他核心领域,本意是帮美国重拾制造业活力,结果却碰上这种阻力。他点明,这种行为属于更大范围的经济压力手段,目的是搅和美国政治进程,顺带卡住全球供应链的脖子,尤其是阻挡外资进美国船厂。 这不是孤立事件,得从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脉络说起。美国造船行业这些年确实掉队了,中国那边占了全球一半以上份额,订单堆积如山,美国本土船厂开工率低,工人技能流失,供应链也依赖进口部件。特朗普上台后,推“美国优先”,特别强调海上实力,不光是民用货轮,还牵扯海军舰艇建造,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早在2025年4月,特朗普签了“恢复美国海上主导地位”的行政令,目标就是拉动投资,建新船厂,培训工人,还计划对中方船只收服务费,限制某些海运业务。 这令儿跟国会通过的SHIPS法案挂钩,法案里明文支持美国船厂、港口和海事劳动力,预算上亿刀砸进去。 格里尔的声明来得正是时候,就在前一天10月20日,中国宣布对韩国汉华海洋的美国分支下手,包括费城船厂,这家厂去年被汉华收购,现在正帮美国建多任务国家安全船。汉华是韩国大企业,承诺投1500亿刀进美国,口号叫“让美国造船伟大起来”,跟特朗普的调子一拍即合。中国这步棋,表面上看是贸易反制,实际卡在供应链上,因为造船涉及钢材、发动机、电子系统,这些东西全球分工,中国是上游大头。 汉华美国分公司回应说,会继续提供海事服务,不受影响,但这事儿闹大后,市场反应快,股市上相关股小幅波动,供应链企业开始盘点风险。 格里尔没含糊,声明里直说这种报复动作是经济胁迫的套路,目的是让外资望而却步,别敢投美国关键行业。他特别提,恐吓管用不了,美国会继续护企业,保供应链稳当,还欢迎盟友多投钱。话说回来,这话接地气,因为美国真需要外资拉一把。韩国、日本这些盟国,本来就跟中国有贸易往来,但现在美国拉他们入伙,建联合船厂,分担成本。举例,费城船厂去年开工几艘LNG运输船,今年计划扩产军用模块,工人从几百人扩到上千,这靠的就是外资和技术转移。 伯恩斯转发这个声明,时机选在北京时间下午,估计是想放大国际回响。他作为驻华大使,任期内处理过不少贸易磋商,从芯片到农产品,都得面对供应链纠葛。这次转发,没加额外评论,就原样贴出来,但这本身就是信号,表明美方高层统一口径。伯恩斯背景是外交老手,早年搞欧洲事务,后来管中东,现在驻华四年,头发白了些,但对经济议题门儿清。他知道,北京那边对这种声明不会坐视不管,外交部发言人王文斌10月13日就回击过类似指责,说中国反对经济胁迫,单边关税才伤全球经济。 这来回过招,成了常态。 从全球看,美国落后不是一天两天。80%国际贸易靠海运,船厂产能决定谁掌控路线。中国船厂订单爆满,建船速度是美国的十倍,美国本土年产商船不到十艘,军舰也靠外包部件。这不光经济账,还军事账。海军报告说,中国海军舰艇总数超美,吨位追平,南海、台海这些热点,全靠船队支撑。美国想翻盘,就得重建产能,特朗普团队估算,需要500亿刀投资,建十来家新船厂,培训5万工人。 韩国汉华投的1500亿,听着吓人,但分摊到十年,实际每年150亿,够建几条生产线,还带技术。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