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姑娘写《跳楼机》爆火!网传赚百万,实际连房租都费劲 成都有个叫姜洄的姑娘,写了首《跳楼机》火得不行,网上传她靠这首歌版权费赚了上百万,结果人家自己发视频说,其实还不到一万块。 这一万块听着不少,可在成都过日子真不经花。姜洄说这点钱也就够付一个月房租,跟网上传的“百万收入”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简直天壤之别。 不过这歌是真火,不光听众爱听,不少版权方也盯上了姜洄。除了《跳楼机》,她还写过《若是月亮没来》《昨夜风今宵月》,都是小有名气的热门歌。 火了之后麻烦也跟着来,姜洄自己说,因为《跳楼机》讨厌她的人特别多。有人觉得歌不好听,有人吐槽歌词,网上的负面声音没断过。 为啥收入差这么多?懂行的都知道,音乐版权赚钱没那么容易。除非是火到大街小巷都在唱的神曲,不然普通热门歌,版权费大多是小打小闹。 之前有个独立音乐人吐槽过,自己一首歌在平台播放量过千万,到手也就几千块。跟姜洄这情况差不多,看着热闹,实际赚不到啥大钱。 有人说姜洄是在卖惨,可想想也不对。要是真赚了百万,犯不着特意发视频澄清,还把“付房租”这事说出来,多掉价。 姜洄这事也暴露了音乐圈的现状:听众觉得火歌就该赚大钱,可实际创作者拿的钱,连零头都不到。平台、公司分走大头,到个人手里没多少。 不过换个角度想,虽然钱没赚多少,但姜洄也没亏。版权方因为《跳楼机》认识了她,以后合作机会肯定更多,这可比短期赚钱更值。 之前有个作词人,也是靠一首小热门歌被版权方注意到,后来接了影视主题曲的活,一下就翻身了。姜洄现在的情况,跟当初那作词人很像。 对想做音乐的人来说,姜洄这事也算个提醒:别指望一首歌就能发大财,先靠作品打开知名度,后续机会才会来,急功近利可不行。 而且面对网上的负面声音,姜洄也没咋纠结,反而盯着好的一面。这种心态挺难得,做创作的,要是总被差评影响,根本没法继续往下做。 你平时爱听姜洄写的歌不?觉得《跳楼机》这歌咋样?要是你是她,面对网上的差评和收入落差,会咋调整心态?评论区聊聊呗。
被同学的插座线绊倒了电脑摔了需要赔偿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