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2日,特朗普再度对中国发出强硬威胁,宣称将于11月1日起

小张的社会 2025-10-23 10:56:06

北京时间10月22日,特朗普再度对中国发出强硬威胁,宣称将于 11 月 1 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高达 155% 的关税。他直言 “这一高关税幅度对中国而言不可持续”,还翻炒 “中国多年来利用美国” 的老调,企图以极限施压逼迫中方妥协。   特朗普选择在白宫会见澳大利亚总理的场合抛出这一重磅言论,显然是精心算计的结果。他一边把 155% 的关税说成是给中国的 "最后通牒",一边又嘴硬宣称中国会主动坐下来谈判,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暴露了其内心的纠结。   要知道,这样的关税幅度意味着一件价值 100 美元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要额外缴纳 155 美元的税费,这几乎等同于彻底切断相关品类的贸易往来,无论对中美企业还是全球供应链都是沉重打击。   更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放出狠话的同时,他还提到计划在 2026 年初访问中国,这种 "大棒加胡萝卜" 的套路,和 2018 年贸易战初期的操作如出一辙,早已被国际社会看穿。   事实上,美国所谓的 "关税施压" 从来都是双刃剑。此前中方已经针对美方的单边行动,将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升至 125%,海关总署更是明确了各项执行细则,确保反制措施精准落地。   特朗普口中 "不可持续" 的说法,更像是对自身困境的预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就预警,若美国持续升级贸易摩擦,全球经济累计潜在损失可能达到 GDP 的 7%,而美国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将成为关税成本的最终承担者。   摩根大通更是将今年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概率从 40% 上调至 60%,这些数据都在印证,单边主义贸易政策没有赢家。   特朗普此次发难,核心诉求集中在稀土、芬太尼和大豆三个议题上。这恰恰暴露了美国的短板所在:稀土作为战略资源,中方的出口管制直接击中美国高端制造业的要害;大豆则关系到美国农业州的选票,而芬太尼问题的甩锅更是毫无根据的政治操弄。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还试图拉上盟友造势,在同期宣布加快向澳大利亚交付核潜艇,想用军事布局为贸易谈判加码,但这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军事化的做法,只会让国际社会更加警惕。   反观中国,始终坚持 "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的原则,既用精准反制维护自身权益,又保持着理性谈判的开放态度,这种张弛有度的应对,正是大国自信的体现。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不是人为可以随意割裂的。美国想通过关税壁垒逼迫制造业回流,违背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逻辑。数据显示,美方的单边关税已经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 40%,世界贸易组织更是预测 2025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可能出现负增长。   而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不断加快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布局,关键矿产的自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外贸韧性不断增强,这些都让所谓的 "极限施压" 失去了往日的效力。   特朗普把关税大棒挥得越高,反而越凸显其政策的黔驴技穷。在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靠威胁和讹诈解决不了问题,平等协商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弱者,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应对各种挑战,更有坚守多边主义的责任与担当。   这场看似紧张的贸易对峙,最终会朝着谈判桌靠拢,还是滑向全面对抗的深渊?你认为 155% 的关税威胁最终会落地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