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个事,你可能真得被震撼到——杨振宁办公室的保险柜里,藏的不是啥宝贝古董,是张四百万美元的存单。 那是他卖掉美国房子的钱,一分没留全捐给了清华,成了高等研究院的启动资金,引进人才、买设备全靠这笔钱撑着。更难得的是,他在清华拿百万年薪的十年里,一分没碰过,全拿来设奖学金,还亲自给获奖学生改报告。 早在1957年得诺奖后,他就捐过奖金帮清华重建,汶川地震又悄悄捐了50万建学校。自己却住着学校的老公寓,把办公室的桌椅都留给学校接着用。 他哪是在捐钱?分明是用自己的声望和积蓄当杠杆,撬动整个学科的发展。这种把自己活成“铺路石”的大师,才是真的顶流。你觉得这份格局,该怎么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