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报道,四千多人抢着签字离职,最高能拿四百多万补偿金!这不是在裁员,这

霁雾阙任 2025-10-24 21:59:56

10月24日报道,四千多人抢着签字离职,最高能拿四百多万补偿金!这不是在裁员,这分明是在撒钱啊!但仔细一想,这事儿背后藏着奔驰说不出的痛!     奔驰的“自愿离职计划”火得不得了,4000多人抢着签字走人。     资深管理层最高能拿50万欧元,差不多400万人民币,普通工人干满十年也能领90多万。     今年年初,奔驰CEO奥拉·卡列尼乌斯突然宣布,要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自愿离职计划,目标是鼓励3万名员工主动离开。     他还强调“不强迫、不解雇”,但给的补偿非常慷慨。     补偿按职级和工龄分等级,干得久、职位高的人拿得多:比如一名工作30年的中层管理者,补偿金能等于月薪×60个月,55岁的部门经理光补偿金就能超过392万人民币。     普通干满10年的质检员也能领90万人民币,完全比不少人一辈子赚的还多。     为了让大家早点决定,奔驰还加了“加速奖金”,签得早、拿得早。     条件一出,员工自然抢着签。     到10月,已有4000人离职,还有人排队申请。     有网友调侃:“奔驰门口现在不是来应聘的,全是打听离职流程的。”     但奔驰花这么多钱“买人走”,绝不是慈善。     2025年上半年,奔驰税后净利润暴跌55.8%,全球销量下滑,中国市场更惨,第三季度在华销量下降27%,主打的纯电EQ系列,一个月才卖103辆,连造车新势力的零头都不够。     电动化转型也卡壳:早期搞“油改电”留下一堆续航问题,后来搞纯电平台,又慢半拍,智能系统被中国车企甩开。     更让人头疼的是管理层太臃肿。     数据显示,奔驰管理岗位比行业平均高出30%,层层审批拖慢了转型节奏。     德国劳动法规定行政岗位2034年前不能随便裁,硬裁既可能官司缠身,又会和工会闹僵。     权衡之下,奔驰才搞出“自愿离职”这招:用高额补偿换员工主动走,既规避了法律风险,也能保住“负责任雇主”的形象,精算师算得明明白白。     奔驰的算盘很清楚:省下来的钱全砸进电动化。     计划显示,这些离职能让公司到2027年每年节省5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研发,还准备推出17款电动新车和7款中国专属车型,显然想在中国市场硬拼。     更重要的是“换血”,45岁以上员工占比从38%降到28%,给懂电池、懂智能系统的年轻人才腾位置,因为内燃机工程师的经验,在电动车时代不够用了。     但这招也有风险。     有老员工感慨:“三代人都在奔驰干活,现在拿了钱却丢了根”,机械工程教授更直言:“培养一个高级模具师要20年,流失了就是技术断代。”     在中国区影响更明显,理想等新势力已经盯上奔驰离职员工,开出“奔驰工龄×2倍月薪”的签约奖,等于给对手送人才。     现在离职潮还在继续。     拿到400万补偿的人表面赚了,但内燃机岗位消失带来的尴尬和心理落差很大。     奔驰花了上百亿买转型时间,能不能在电动化赛道追上对手还是未知。     网友总结得直接:“别羡慕补偿金,这是传统车企为时代交的学费。”     说到底,奔驰这波“撒钱离职”,不是福利,是百年老牌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下的无奈选择。     燃油车的黄金时代过去,再高的补偿金也买不回错失的转型机会,这才是奔驰最头疼的痛。   信源:大象新闻

0 阅读:59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