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武装部队指挥人员在基辅举行会议,大部分指挥官建议放弃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以避免这里的守军完全被包围。然而,乌军总司令希尔斯基表示反对,仍下令继续坚守。当然这不是希尔斯基看不清形势,而是他必须遵从泽连斯基和叶尔马克的命令,而泽连斯基和叶尔马克根本无意放弃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 尽管希尔斯基竭尽全力,但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的防御仍在崩溃,而且擅自撤离阵地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大势已去,希尔斯基无力回天。 波克罗夫斯克地处顿巴斯交通要道,连接多条关键补给线,战略地位突出。俄军自2024年初集中兵力向该方向推进,累计投入超过3万兵力,日均发动数十次炮击与无人机打击。乌军在此部署的第115、116机械化旅伤亡率已超60%,弹药储备仅维持两周高强度作战。 西方援助的延迟进一步加剧困境。美国国会直到2024年4月才批准610亿美元援乌法案,其中实际到位的重型装备不足计划的40%。缺乏反炮兵雷达与远程火力支援,乌军难以压制俄军持续增兵带来的压力,防线断裂成为大概率事件。 政治决策与战场现实之间的脱节正在付出代价。城市象征意义重要,但死守无险可据的城区只会消耗本就紧张的有生力量。军事行动需服从战略全局,而非单一政治信号。当战术执行无法匹配资源现实,结局往往难以逆转。 战争不是赌局,每一座城市的得失都应基于战场逻辑而非象征价值。在实力不对等的消耗中,保存战斗力比固守地名更具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