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可能损害了自身权益的消费体验,
且对方态度不好没有给到【合适】的赔偿,
我都建议大家直接走诉讼流程。
说个身边朋友的事情。
去年冬天他家被热力公司错关暖气阀门,
(本来是邻居家报停结果关错成他家)
被冻了一个多月。
发现事情之后他先跟热力公司沟通,
结果对方只愿赔偿没供暖期间的采暖费用,
别的补偿都没有且态度恶劣。
后来就走了诉讼流程,
最终也没开庭,
但是在调解员的主持下,
热力公司还是同意了三倍的供暖费用赔偿和额外空调电费的补偿。
很多时候,
对方要么出于减少赔偿的目的,
要么内部流程上走不通,
消费者和产品(服务)提供者两方很难谈到【合适】的赔偿,
请第三方(食药监、法院)介入肯定效果更好。
最重要的是,
随着法治建设进步,
现在的诉讼门槛非常低。
事实清晰又不复杂的案子,
自己在微信上搜本地的微法院就能轻松立案了,
准备好诉状整理好证据,
全程都不需要请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