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灭敌军109万!百多年来,中国给予西方军队最大杀伤的一次战争 今天是抗美援朝纪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2025-10-25 20:43:01

歼灭敌军109万!百多年来,中国给予西方军队最大杀伤的一次战争 今天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5周年。在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李承晚军步兵第6师第2团前卫加强第3营进行了一次遭遇战。 两水洞的枪声,不是偶然的碰撞,是积贫积弱百年的中国,第一次主动向西方霸权亮剑。我爷爷的老战友王伯,当年就是118师的一名通信兵,参军时刚满19岁,老家在辽宁丹东,美军的战机曾掠过他家屋顶,炸弹把村口的老槐树炸成了焦木。他总说,那时候没人想着能不能打赢,只知道“美军都打到鸭绿江了,再退一步,家里的爹娘、村里的孩子就没安稳日子过”。出发前,他把母亲缝的粗布袜子塞进军装口袋,里面裹着半块没舍得吃的玉米饼,就跟着大部队跨过了鸭绿江。 谁能想到,这支连冬装都凑不齐的军队,要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当时美军一个师的火炮数量,是志愿军一个军的五倍还多,空中有上千架战机轮番轰炸,后勤补给能做到“士兵喝的可乐都是冰镇的”。王伯说,两水洞战斗打响时,他们连的步枪有一半是抗战时期的旧枪,子弹每人只分到三发,战士们大多穿着单衣,趴在冰冷的草丛里埋伏,眉毛和胡须都结了冰碴。可没人退缩,听到冲锋号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忘了寒冷和恐惧,抱着炸药包、挥舞着刺刀就冲了上去。 这场遭遇战,志愿军以伤亡19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军325人,俘虏161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看似悬殊的战果背后,是无数细节里的生死较量。王伯亲眼见过,一名战士为了炸毁敌军的重机枪阵地,顶着炮火爬了三十多米,身上中了三枪还在往前挪,最后用身体挡住了子弹,为战友开辟了通道。还有炊事班的老兵,冒着空袭给前线送饭,路上被炸弹炸伤了腿,硬是拖着伤腿爬了两公里,把温热的土豆送到每个战士手里,自己却一口没吃。 西方世界根本没把这支志愿军放在眼里。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曾狂妄宣称,“圣诞节前就能结束战争,让士兵回家过节”,他们习惯了用装备优劣衡量战争胜负,却忘了中国军人骨子里的血性。从两水洞初胜,到上甘岭的血肉磨坊,再到金城战役的决定性反击,志愿军战士凭着“一口炒面一口雪”的坚韧,凭着“向死而生”的勇气,硬生生把战线从鸭绿江推回了三八线。109万敌军伤亡的数字背后,是志愿军近20万人的牺牲,每一个数字都对应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破碎的家庭。 有人曾质疑,刚结束内战的中国,为什么要倾尽国力打这场“不划算”的战争。可他们不懂,百年以来,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西方军队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从来没付出过如此沉重的代价。抗美援朝的胜利,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自保,是为了告诉世界:中国人民再也不会任人欺凌。王伯晚年腿伤复发,走路一瘸一拐,可每次看抗美援朝的纪录片,他都会挺直腰板,眼里闪着光:“我们打疼了侵略者,才有了后来几十年的和平,值!” 75年过去了,当年的战火早已熄灭,可那些趴在冰天雪地里的年轻面孔,那些冲锋时的呐喊,那些牺牲时的决绝,永远刻在了民族的记忆里。今天的我们,享受着和平带来的繁荣,拥有了强大的国防力量,可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西方势力的傲慢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可他们再不敢轻易低估中国的决心和力量。 如果没有当年志愿军的浴血奋战,新中国会不会再次陷入被侵略的困境?那些嘲笑中国“不堪一击”的势力,是否真正明白,一个民族为了守护家园,能爆发出怎样的力量? 铭记抗美援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缅怀先烈,珍惜和平。我们传承的,不是好战的基因,而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骨气,是“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精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