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AI大模型,现在只有阿里的千问能打 阿里千问靠着硬实力稳坐头把交椅,市场份额冲到17.7%领跑行业;另一边曾喊着"遥遥领先"的某大模型突然下架,这反差简直像坐过山车,也难怪大家忍不住吐槽:难道认真做事的不如会迎合的? 先说说阿里千问这波"能打"是真有底气。最新数据显示,它的Qwen3-Max模型凭着36万亿tokens的训练量,编程和工具调用能力都追上甚至超越了国际顶尖水平。更实在的是开源生态做得扎实,300多个模型资源对外开放,全球下载量破6亿次,开发者用脚投票的热度骗不了人。对比有些模型光靠宣传造势,千问闷头搞技术、建生态的路子,确实是踏实做事的样子。 再看那波下架风波,其实没那么简单是"口无遮拦被打压"。今年4月网信办就开展了"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未备案、训练数据违规、生成内容没标识的模型都要被清理。有爆料说某模型不仅被指结构和千问高度相似,连注意力机制权重都几乎一样,还被内部人士曝出"把借鉴包装成自主研发"的问题。这么看,下架更像是合规整改,而非单纯的"打压"。 但大家的吐槽也不是没道理。以前总有些模型靠着夸张宣传赚足眼球,一会儿说"超越GPT",一会儿吹"全自主研发",实际调用量连千问的零头都不到。反观千问,很少搞噱头,却悄悄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这些硬领域布局,连阿里云AI收入都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这才是真·用实力说话。 不过要说"人浮于事受优待"也太绝对。现在国产AI圈其实是"开源为王",DeepSeek、智谱GLM这些靠技术突围的模型都活得不错,形成了"一超三强"的格局。反倒是那些只会喊口号、数据造假的模型,迟早被市场淘汰。就像豆包大模型靠30万亿的日均调用量,直接帮火山引擎拿下49.2%的市场份额,用户和资本可比宣传话术清醒多了。 讲真,AI行业的核心从来都是技术硬实力,不是嗓门大小。千问的领跑是踏实研发的结果,下架事件是行业规范的必然,这哪是"现实不公",分明是市场在慢慢回归理性。那些还在靠炒作续命的玩家,要是跟不上合规和技术的节奏,迟早会被拍在沙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