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北京军区司令李德生少将接受命令,前去解救一位老战友,赶到一处幽暗的地下室,李司令被拦了下来,那些人拒不放人,李司令听后,当即写下一份手令怒斥道:“我们要提审,谁敢阻拦?”[无辜笑] 这位果敢的将军出身河南新县贫苦农家,12岁参加红军童子团,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期间他随红四方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转战。 在抗日战争中,他从基层通信排长成长为太行军区主力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等关键战役。 1955年授衔时,39岁的李德生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少将之一,这次解救行动并非他首次保护战友,1969年在安徽工作时,他曾顶住政治压力,为一位被疏散的老同志安排住所,配备必要的生活保障人员,并时常亲自过问其生活状况。 在革命战争年代结下的生死情谊,让李德生始终秉持着保护同志的原则,解救吴克华后,他继续多方协调,帮助其恢复名誉和工作,后来吴克华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以实际工作成绩回应了这份信任。 这次解救行动展现了李德生作为军事指挥员的特质,在遵守组织程序的前提下,通过出具正式手令打破僵局,这种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置的能力,来源于其长期的军事指挥实践。 此后李德生历任总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85年他出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投身军事教育事业,1988年72岁的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我军少数经历从少将到上将完整晋升的高级将领。 2011年5月李德生在北京逝世,他从放牛娃到上将的人生轨迹,反映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在特殊时期他保护了不少身处困境的同志,这些往事至今仍被后人铭记。 网友们敬佩不已: “这位将军真是重情重义,现在这种为了老战友不惜挺身而出的情谊太难得了,不愧是经历过战火考验的。” “看得人热血沸腾!‘我们要提审,谁敢阻拦?’这句话太有魄力了,关键时刻的手令尽显担当,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细节值得琢磨,李司令不是硬闯,而是写正式手令,说明他既讲原则又有智慧,用合规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从放牛娃到上将,真·草根逆袭的典范,一生历经百战,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劳,这样的经历本身就是个传奇。” “在那种复杂环境下,能顶住压力保护同志,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极高的个人威望和正直的人品,令人敬佩。” “历史往往是由这样的具体瞬间定义的,救一个人,不仅是救一个人,更是守住了一种信念和准则。” 看完李德生将军的故事,您认为在当今社会,这种超越个人利害、守护情谊与原则的担当,最能体现在哪些职业或场景中?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