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之下,中国的“朋友圈”为什么越扩越大? “40%”,是2025年中国新能源

婷婷亭亭玉立 2025-10-29 17:42:18

高压之下,中国的“朋友圈”为什么越扩越大? “40%”,是2025 年中国新能源装机占比,也是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一夜蒸发近一半的刻度。布鲁塞尔刚刚把纪录刷新到2000 亿欧元,转身却同比亚迪签下百万辆电动车框架——“卡死俄罗斯,却放不下中国电池”,世界政治就是这么拧巴。 高压紧随其后:7 月,美国商务部把AI 芯片出口精度锁到纳米级;欧洲议会立刻追加碳边境税,仿佛要给中国光伏板再戴一层“绿色枷锁”。芯片、航线、碳排,三条锁链同步收紧,西方剧本早已写好,不因伊朗核设施多转一圈离心机而改稿。 中国怎么解扣?答案藏在阿斯塔纳的沙尘里。上合峰会一张合影,贸易总额首次突破3 万亿美元,中国资本贡献六成,却换来塔吉克斯坦公路网两年通车——“谁效率高,谁拿订单”,比任何口号都直白。金砖银行同理:200 亿美元贷款,中国出钱最多,但巴西的玉米冷链、印度的数字支付落地速度堪比“次日达”。资金不是慈善,买的是确定性与执行力。 反观伊朗,60%浓缩铀一公布,维也纳谈判瞬间“死机”。中国没有急着填坑,而是把谈判桌搬到利雅得——2025 年沙特对华原油出口+20%,市场用船队投票:风险溢价太高,资本自然掉头。俄罗斯项目也同理,管道谈十年,不如哈萨克斯坦一条跨国公路两年通车。卢基扬诺夫提醒得直白:“依赖美国不可持续,依赖中国也得讲平等。”一句话,把“反美情绪”拉回到“成本—收益”的冷冰算盘。 个人看来,中国的“多边游戏”并非无敌:芯片禁令升级那天,A 股算力板块跌停一片,说明关键技术仍卡在别人的沙漏里;而沙特的“+20%”随时可能因中东火星变回“-20%”。但正因如此,北京才拼命把朋友圈做大——把订单拆成上百块,让每一块都有替补选手。毕竟,产业链的“冗余”才是最高级的安全。 问题是,当有一天“石油溢价”与“算力溢价”同时飙升,中国必须二选一时,我们会把有限的外汇储备押给霍尔木兹海峡的油轮,还是押给台积电隔壁的那台EUV 光刻机?评论区聊聊,如果只能选一个,你的那张底牌是什么?

0 阅读:0
婷婷亭亭玉立

婷婷亭亭玉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