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灭亡,就不要开战!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一旦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呼吁中国不要攻击美国士兵,不要动美国领土。 美国媒体这番呼吁确实透着股让人忍俊不禁的双标味道,一边是自家将领在主动煽风点火,一边却要求对手束手束脚,这逻辑简直像既想点火又怕烧到自己的小孩。 先得看看这些呼吁是怎么冒出来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近期接连发表评论文章,提到 “中美若爆发直接冲突,将是远超俄乌冲突的灾难”,还特别强调 “中国应保持克制,避免攻击美国本土及海外驻军”。 《华盛顿邮报》更是引用美国国防部的模拟推演数据,称 “若冲突涉及美军人员伤亡,美国国内舆论将迫使政府采取更激进反制措施”。这些媒体可不是随便发声,背后多少带着美国官方的微妙态度。 毕竟近年来中美在台海、南海等区域的军事对峙频次增加,美国频繁派舰机抵近侦察,2024 年美军在印太地区的联合军演次数就比前一年多了 12%,这种持续的军事施压,反而让美国自己越来越担心冲突失控。 美国媒体这么呼吁,其实和中美军事力量的变化密切相关。过去美国总觉得在军事上能稳稳压制,可现在中国的国防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中国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不仅能覆盖美军在印太的主要军事基地,像东风 - 26 还被称为 “航母杀手”,2024 年公开的试射数据显示,其打击精度能控制在 10 米以内。 海军方面,中国第三艘航母 “福建舰” 正式形成战斗力,配套的歼 - 35 舰载机也完成了多轮海试,加上 055 型驱逐舰的批量列装,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区域拒止能力大幅提升。 美国国防部 2025 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里,也不得不承认 “中国已具备在周边区域对抗美军的能力”,这种实力对比的变化,让美国开始忌惮冲突带来的反噬。 更关键的是,美国很清楚自己的 “软肋” 在哪。虽然美国在全球有几百个军事基地,海外驻军超过 20 万人,但这些分散的力量恰恰是薄弱点。 一旦冲突爆发,美军在亚太的基地很可能成为首要打击目标,而美国本土虽然远离亚洲,可随着中国远程打击能力的提升,所谓 “本土安全” 的屏障早已不那么牢固。 美国兰德公司之前做过模拟推演,要是中美在台海爆发冲突,美军在第一岛链的基地可能在 48 小时内遭受严重破坏,伤亡人数可能超过万人,这种结果是美国国内舆论很难接受的。 毕竟过去几十年,美国除了 “9・11” 事件,本土几乎没受到过直接威胁,民众对 “本土遭攻击” 的心理承受力极低,这也是媒体反复强调 “别动美国领土” 的重要原因。 还有美国经济对冲突的承受力问题。美国商会 2025 年的报告显示,中美贸易额每年超过 6000 亿美元,美国消费者对中国生产的电子产品、日用品依赖度很高,一旦冲突爆发,全球供应链会瞬间陷入混乱,美国国内的通胀很可能再次飙升。 更别说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 35 万亿美元,要是冲突导致美元信用受损,国际资本大量流出,美国经济的根基都会动摇。这些现实利益的考量,让美国媒体不敢轻易鼓吹 “冲突”,反而要放低姿态呼吁中国 “克制”,本质上是怕自己承担不起冲突的代价。 不过熟悉中美关系的人都知道,中国一直是和平的维护者。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还提出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的相处之道。 这些年中国在国防建设上的投入,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没有主动挑起冲突的意图。美国媒体与其呼吁中国 “克制”,不如劝美国自己停止在台海、南海的挑衅,少搞些军事围堵和科技封锁 —— 毕竟冲突的风险,大多是美国持续施压带来的。 现在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中美关系,联合国、东盟等多个国际组织都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作为两个大国,一旦爆发冲突,影响的不只是两国,而是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美国媒体的这些呼吁,或许能让更多人看清:战争从来不是选项,只有务实合作、理性对话,才是中美唯一正确的出路。 信源:《纽约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