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联络员陈宏叛变,国民党利用他诱捕陈毅,陈毅还蒙在鼓里,下山时,向少妇

靖江的过去 2025-11-01 14:52:02

1936年,联络员陈宏叛变,国民党利用他诱捕陈毅,陈毅还蒙在鼓里,下山时,向少妇讨水喝,少妇一句话,竟救了他一命! 大余乡间午后,脚步声打破宁静。陈毅抹了把额头的汗,嘴唇干裂起皮。他和黄赞龙(原名黄占龙)已走三个时辰山路,十分口渴。 “前面是陈海家,讨口水再走?” 黄赞龙指着茅草屋提议。陈毅点头,脚步加快。他没料到,这口井水会救自己一命。 此时陈毅很激动,以为能见到中央特派员。中央红军长征后,他和项英率游击队在梅岭坚持两年多,与党中央断了联系。 敌人 “围剿” 愈发凶狠,碉堡连成片,保甲连坐制度让群众不敢靠近他们。他们躲在猫耳洞,靠野果野菜充饥,好几次险些遇险。 就在陈毅快要绝望时,老联络员陈海(又名陈宏)带来消息:“中央派特派员来,在县城城南饭店等你们,要传达重要指示!” 陈毅和项英又喜又忧。项英顾虑:“现在局势复杂,会不会有诈?” 陈毅也在思考,但陈海是唯一对外联络的人,之前传递情报、运送药品从没有出过差错。 他们太需要中央的指示了,长期孤立无援让游击队陷入迷茫。陈毅最终决定:“我和黄赞龙下山,你留在山上坐镇,游击队不能没有主心骨。” 两人带着少量武器,做了简单伪装后,踏上下山的路。到了陈海家,只有陈海的妻子在家。 “大嫂,我们是陈海的朋友,路过这里口渴,想讨口水喝。” 陈毅语气尽量平和。少妇转身从水缸里舀了两瓢井水,倒进粗瓷碗。 冰凉的井水滑过喉咙,陈毅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陈海不在家吗?” 他随口问了一句。 少妇用客家口音回答:“他去‘团部’办事,一早走的,现在还没回来。” 陈毅和黄赞龙对视一眼,两人都起了疑惑。 他们把 “团部” 听成了 “糖铺”—— 县城驿使门外的广启安糖铺,是红军的秘密交通站,只有核心成员才知道这个地点。 红军地下交通站纪律森严,实行单线联系,哪怕是至亲也不能透露联络点信息。陈海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机密告诉妻子? 一丝不祥的预感涌上陈毅心头。他谢过少妇后,拉着黄赞龙快步离开。 路上,陈毅压低声音说:“不对劲,陈海肯定有问题!交通站的纪律比命还重要,他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我们先去糖铺看看,情况不对就立刻返回山上。” 两人加快脚步,伪装成赶集的商贩,朝着县城方向走。 刚到梅岭桥头,就看到糖铺门口站着两个国民党士兵,正警惕地扫视过往行人,这种情况以前从没有过。 两人赶紧躲进旁边的茶馆,刚坐下,就看到交通站的老曾趁着倒茶的机会,悄悄凑了过来,嘴唇微动说:“陈海叛变了,供出了糖铺,特派员是假的,饭店里全是埋伏!” 这句话让陈毅后背发凉,幸好刚才多留了个心眼,不然现在已经成了阶下囚。 两人不敢耽搁,借着茶馆的掩护,从小路绕出县城,朝着梅岭方向狂奔。 路上,他们遇到了敌人的巡逻队。陈毅急中生智,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块银元,装作赶集失利的商贩,哭诉 “本钱都赔光了”,才侥幸蒙混过关。 可当他们回到斋坑驻地时,发现这里早已被敌人包围,枪声、喊杀声不断。 原来,陈海没等到陈毅,就带着敌军提前行动了。幸好警卫员发现及时,鸣枪示警,项英等人已经躲进了附近的深山。 敌人见搜不到人,就放火烧毁了驻地的棚子。没过多久,下起了瓢泼大雨,把火浇灭了。 陈毅和黄赞龙趁着雨势,钻进草丛,朝着项英等人隐蔽的方向摸索,最终在深夜里汇合。 直到这时,陈毅才彻底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陈海的叛变,源于遇到了叛徒龚楚。龚楚曾是红军高级将领,担任过中央军区参谋长,1935 年经不起敌人的威逼利诱,叛变投敌,成了国民党 “剿共” 的急先锋。 他清楚红军游击队的运作模式,也知道陈海曾是自己的警卫员,于是设计抓捕了陈海,用高官厚禄和家人安危要挟,迫使陈海变节。 两人合谋,伪造了中央特派员的信件,又让陈海出面诱骗陈毅下山,妄图一举消灭游击队的指挥核心。 陈海还供出了广启安糖铺,导致交通站被破坏,多名地下工作者被捕。 这次脱险,是陈毅在梅岭游击战争中最惊险的一次。如果不是口渴讨水,如果没有少妇那不经意的一句话,如果没有地下交通站纪律在陈毅心中刻下的警惕性,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陈毅在梅岭被围二十余日,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句诗,正是他革命意志的真实写照。 那个不知名的客家少妇,或许永远不知道,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竟挽救了一位革命元帅的性命,为中国革命保留了重要力量。

0 阅读:2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