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放话:一旦中国在稀土上“出尔反尔”,美国将随时准备动手。 正当各方以为局

阿宝观全球 2025-11-04 16:20:34

美财长放话:一旦中国在稀土上“出尔反尔”,美国将随时准备动手。 正当各方以为局势有望松一口气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突然发声,在福克斯新闻的专访中宣称,如果中国不守承诺,在稀土出口政策上“变卦”,美国将对华提高关税。这番言论发表于中美刚在吉隆坡经贸磋商中达成共识后不久,中方已暂停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12个月,美方也相应承诺暂停“50%穿透规则”。协议墨迹未干,美方高级官员的威胁性表态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到底是想谈,还是想压? 这次贝森特的表态,很可能就是美国国内政治压力下的战略性虚张声势。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美方在中美谈判中反复变卦几乎成了常态。贝森特在采访中一方面指责中国是“不可靠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又表示“不想与中国脱钩”,这种自相矛盾的话术暴露了华盛顿的战略困境。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是因为美国清楚地认识到,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将使美国GDP损失1.2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稀土领域,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面临严峻的“卡脖子”风险。 美国之所以如此焦虑,根源在于其稀土供应链的致命短板。数据显示,美国对七种中重稀土的精炼能力几乎为零,其7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中重稀土的依存度更是高达98%。每一架F-35战斗机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而美国唯一规模化运营的芒廷帕斯矿山,其稀土氧化物分离技术仍需要中国专利授权。美国国防部担忧,一旦中国彻底断供,美军战力可能在半年内衰减四成。尽管美方声称要在两年内建立自主稀土产业链,但现实是,从采矿到加工应用的全产业链构建绝非短期之功,西方权威机构估算至少需要8-10年和数百亿美元投入,且目前美国在分离提纯技术和成本控制上仍远落后于中国。 中国此次宣布暂停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是出于稳定局面的考虑,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善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了手中的战略筹码。中国并不缺手段,此次暂缓的仅限于部分中重稀土的出口许可要求,而早已实施的镓、锗、钨等战略矿产管制并未松动,43项关键稀土加工技术也依然被严格限制出口。这表明中方的策略是“给原料不给技术”,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美国构建独立稀土产业链的可能性。 而目前全球在稀土冶炼、提纯、加工这些关键环节上,还是中国最有话语权,掌控着全球90%以上的分离提纯产能。美国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组建的“稀土联盟”,其关键分离设备仍需从中国进口,这种“去中国化”的努力在实践中变成了“去中国技术化”的尴尬局面。中国手中真正的王牌并非仅是稀土矿产资源,更是经过数十年积累形成的技术优势、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及成本控制能力。 如果连这个起码的原则都守不住,那么任何谈判达成的共识都将失去意义。中美之间的稀土博弈,表面是贸易争端,实质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深层较量。美国试图通过威胁手段改变贸易格局,但历史经验表明,单边主义的对抗路径不仅难以奏效,最终只会付出更高代价。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的是战略定力与智慧:既通过暂停管制展现合作诚意,又凭借技术壁垒和全产业链优势掌握着主动权。未来竞争的胜负,不取决于谁的言辞更激烈,而取决于谁更能坚守信义、把握产业规律并持续推进创新。美国稀土需求 中方稀土战略

0 阅读:225
阿宝观全球

阿宝观全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