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新上来个主席郑丽文,都这个时候了,国民党可以说是日薄西山了,她一上来还是开口闭口就在那喃喃自语,和平和平和平。 说不好听点,这根本就是种认知障碍——好像把“和平”俩字挂在嘴边,就能让台海的风浪自动平息似的,可但凡懂点事的都明白,和平从来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理所应当的,在当下的地缘环境里,和平简直是得攥着实在筹码才守得住的奢侈品。 往台湾岛的历史里扒拉扒拉就清楚,过去那些年两岸能安安稳稳做买卖、通航班,不是因为谁嗓门大喊来了和平,是因为有“九二共识”这个根基在。 那时候ECFA让台湾农民的水果能卖到大陆,三通让两岸亲人说见面就见面,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是和平带来的红利,而这红利的根子,是双方对“一个中国”的默契。 后来这根基松了,两岸关系跟着紧了,台海里的暗涌越来越多,这时候光念叨“和平”,跟对着漏船喊“别沉”有啥区别?根本没点实际用处。 再往大了看,这年头地缘上的和平从来都是攒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就说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来回拉锯这么多年,有时候看着缓和了,转头就可能因为一点分歧剑拔弩张,为啥?因为缺乏能托底的互信基础。还有中东那些地方,多少人一辈子没见过安稳日子,不是他们不想要和平,是和平需要的利益平衡、安全保障这些硬东西没到位。 台湾夹在大国博弈的缝隙里,比谁都该明白这个理儿,可郑丽文偏不,一门心思跟那儿重复“和平”,跟没睡醒似的,完全没琢磨过和平的底气在哪儿。 回头看国民党这百十年的路,其实早就把“高开低走”刻进了骨子里。当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多好的开局啊,全国人都盼着能活出点新样子,结果国民党转头就搞起了独裁,为了争权夺利打内战,把好好的国家搅得鸡犬不宁。 退守台湾后,又搞白色恐怖,多少人因为说句真话就没了下落,那时候他们可没喊过“和平”,满脑子都是怎么攥紧权力。后来好不容易有了马英九执政那几年,靠着“九二共识”把两岸关系拉回正轨,算是捞着点民心,可没过多久又开始内斗,争权夺利比谁都凶,硬生生把执政地位丢了,落得现在这日薄西山的模样。 现在郑丽文接了这么个烂摊子,不想着怎么拾掇人心,还在重复这种空洞的口号,说白了就是没打算真为台湾人谋长远。台湾年轻人找工作难,房价高得压得人喘不过气,外送员连基本的劳动保障都没有,这些实打实的民生难题,国民党之前倒也喊过要搞普发现金、改住宅政策的提案,可没一样能落地的。他们宁愿把精力花在算计政治筹码上,琢磨着怎么靠“和平”口号拉点选票,也不愿沉下心来解决这些真问题——毕竟个人的政治前途,可比台湾老百姓的日子重要多了。 要知道,台湾人的和平期待,从来不是听几句口号就满足的。他们想要的是能安心做生意,不用怕两岸贸易说断就断;是孩子能有好工作,不用背井离乡去讨生活;是老人能有靠谱的照护,不用为养老发愁。 这些都得靠实实在在的政策去拼、去谈,得有能稳住局面的根基,而不是靠郑丽文嘴里那几句轻飘飘的“和平”。国民党连这点都想不明白,还抱着老一套的投机心思,可不就是在一条道上走到黑嘛。 当年国民党就是因为脱离人民、只打自己的算盘,才一步步丢了人心,现在看来还是没长记性。郑丽文这波操作,看似是想靠“和平”挽尊,实则是把国民党的短视和自私暴露得明明白白。 和平从来不是奢侈品,但一定是给有清醒认知、肯踏实做事的人留着的,像国民党这样只会喊口号、谋私利的,迟早得被历史和人民甩开。等到哪天连口号都没人信了,再想回头可就真来不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