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一位乌克兰人聊到自家总统时曾说:“我知道不少中国人觉得泽连斯基以前是喜剧演员,当总统像个笑话。但2019年大选,我、我爸妈还有亲戚朋友都投了他,总共73%的乌克兰人选了他,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对前总统波罗申科太失望了。” (信息来源:网易——乌克兰战败的后果见端倪,捷克三党联手反援乌,亲西方联盟遭重创) 之前波罗申科当总统的五年里,乌克兰就没怎么顺过。2016 年的 GDP 直接腰斩,到了 2018 年,差不多 1400 万人得靠最低生活保障过活,日子紧巴巴的。 更让人窝火的是腐败,贪腐问题像扎在国家身上的毒刺,拔都拔不掉。再加上顿巴斯地区一直闹分离,乌俄之间的矛盾更没停过,从克里米亚一路闹到亚速海、黑海,冲突就没断过。 更复杂的是,2014 年广场革命后西方深度介入乌克兰内政,政治制度从总统—议会制转为议会—总统制,权力结构的调整让治理效率进一步降低,民众对老政客的不满积压到了顶点。 就在这时,泽连斯基冒了出来。他之前是演喜剧的,在《人民公仆》里演了个亲民的总统,凭借 “打破传统政治垄断” 的形象,成为了民众宣泄不满、寄托希望的出口。 当时大家都觉得,泽连斯基上台能给乌克兰政坛换个新气象,盼着他解决经济难题、治治腐败、让日子好过点。 但现实却逐渐偏离预期,尤其是持续升级的俄乌冲突,让乌克兰的命运与欧洲的援乌立场深度绑定,也为后续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动埋下了伏笔。 随着俄乌冲突的迁延,欧洲各国的援乌政策开始承受国内民生压力的考验,捷克的政治转向成为了这一趋势的鲜明注脚。 五年前,捷克还是欧盟里帮乌克兰最积极的国家之一,可仗打久了,能源危机把物价推得老高,公共服务也跟不上,老百姓日子不好过,选民关注的焦点转向了 “生活账单”,“继续援乌” 还是 “停止援乌” 逐渐取代传统议题,成了新的分歧点。 2025 年 10 月,捷克全国选议会,安德烈领导党派拿下众议院 80 个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而同样持反援乌立场的两个党派虽得票单独看不算突出,但三党合计席位超过议会半数,具备了组建新政府的条件。 这些政党特别懂老百姓的心思,竞选口号全戳在民生痛点上,一下就说到了老百姓心坎里 —— 大家都不想自己国家的资源全砸到乌克兰去。 最后,以前跟欧盟、美国走得近的执政党丢了多数席位,持反援乌立场的三党签了协议要组新政府,巴比什大概率要当新总理,捷克以后对外的路子,肯定要变个大方向。 捷克这次政坛变动,可不是偶然,其实是乌克兰的困局搅得欧洲连锁反应的一个缩影。 对捷克自己来说,新政府上台后,给乌克兰的武器和钱大概率要砍,甚至可能全停。要知道,捷克之前是乌克兰援助链条里的关键 “中转站”,要是它不帮忙了,乌克兰的部分武器、医疗物资运输就会断档。 这对乌克兰更是雪上加霜。之前泽连斯基政府全靠西方帮忙才撑着,可乌军在红军城打了败仗后,欧洲帮乌克兰的信心已经弱了,现在捷克又倒戈,援助链条再断一环。 乌克兰外交部想找捷克新政府谈谈,巴比什直接回了句 “捷克不再当任何人的提款机”,把话堵得死死的。 法德英这些以前帮乌克兰的国家,执政党现在都很紧张,国内民生压力大,老百姓态度又变了,只能重新琢磨帮乌克兰的政策。要是乌克兰在战场上再输,愿帮它的国家只会越来越少。 从 2019 年乌克兰老百姓用选票赶跑老政客,到 2025 年捷克老百姓用选票说 “不帮乌克兰”,说到底都是一个理 ——“日子过好最要紧”。 乌克兰人当年受够了腐败和穷,才信了没当过政客的泽连斯基。现在欧洲人受够了战争拖垮生活,才用选票改了国家的方向。 这一连串变动,不光改着乌克兰的命,还推着欧洲政坛变天,以前跟西方走的外交路子,慢慢要让位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 这场从乌克兰内部开始的政治变动,最后闹得整个欧洲都受影响,其实也说透了一个道理:不管喊多响的政治口号、抱多紧的外交立场,在老百姓的日子面前,都得实打实接受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