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1月4日发布,河南一90岁老人因病去世,家人将其火化后,骨灰里竟然莫名多出4个钢钉?殡仪馆说做过手术,但这说法让老人家属不能接受,因为老人根本没做过手术,医院也出示了证明,老人无手术史!儿媳说全家都怀疑:这骨灰根本不是我婆婆的! (信源:民生频道——母亲去世火化后骨灰里莫名多出4枚钢钉) 老人姓刘(化姓),今年 90 岁,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前段时间因为肺部感染住进县医院,虽经全力抢救,还是在 10 月 29 日安详离世。 家人悲痛之余,按当地习俗联系了县城的殡仪馆,约定 11 月 1 日进行火化。 火化当天,老人的儿子、儿媳、孙子等近 20 位亲属都到场了。 “我们看着工作人员把婆婆的遗体推进火化炉,全程没离开过殡仪馆,就怕出什么差错。” 儿媳李女士回忆,火化结束后,殡仪馆工作人员把骨灰装进制好的骨灰盒,递到他们手里时还说 “老人走得安详,骨灰很完整”。 可当天下午,家人准备给老人挑选墓地、整理骨灰细节时,李女士的儿子在骨灰里发现了异常。 “当时他用小铲子轻轻拨骨灰,突然‘叮’的一声,一个金属东西掉在托盘上,捡起来一看,是个锈迹斑斑的钢钉。” 李女士说,一开始以为是火化炉里的杂物,可接着又接连找出 3 个一模一样的钢钉,每个都有 1.5 厘米左右长,顶端还有明显的钉帽。 一家人瞬间慌了神。李女士的丈夫当场联系殡仪馆,对方派来一位负责人,看到钢钉后先是愣了愣,接着解释:“可能是老人之前做过骨折手术,钢钉没取出来,火化后就留在骨灰里了。” 这话刚说完,就被李女士反驳:“不可能!我婆婆一辈子没摔过重伤,连牙都没拔过一颗,医院的病历能证明!” 为了证实说法,家人当天就去老人住院的县医院,调取了完整病历和出院证明。 病历上清楚写着:老人无手术史、无外伤史,此次住院仅因肺部感染治疗,全身检查未发现植入性金属异物。医院还特意盖了公章,证明 “患者生前未接受过任何需植入钢钉的手术”。 拿着证明找殡仪馆,对方的说法又变了。 “这次说可能是火化炉里的零件脱落,掉进骨灰里了。” 李女士气得发抖,“火化炉零件能随便掉吗?掉也不可能一次掉 4 个一样的钢钉!再说,要是零件,怎么会埋在骨灰中间,还裹着骨灰渣?” 更让家属怀疑的是,火化当天的一些细节。李女士回忆,遗体推进火化炉前,工作人员只简单核对了老人的姓名和年龄,没让家属确认遗体身上的特征;火化结束后,也没当着家属的面筛选骨灰,直接就装盒了。 “现在想想,会不会是火化炉里的骨灰没清理干净,把别人的骨灰混进来了?” 李女士的丈夫说,他们后来打听,11 月 1 日当天殡仪馆还有另外两具遗体火化,其中一具是位因车祸去世的中年男子,“会不会是把车祸去世者的骨灰,跟我母亲的混在一起了?” 正规殡仪馆的火化流程,有严格的 “三核对” 制度 —— 接遗体时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及体表特征(如胎记、疤痕);推进火化炉前,家属需再次确认遗体身份;火化后筛选骨灰时,工作人员会当着家属面清理杂物(如衣物纽扣、金属饰品),并让家属确认无异常后再装盒。 而这家殡仪馆,显然在 “身份核对” 和 “骨灰筛选” 环节存在漏洞。 面对家属的质疑,殡仪馆负责人先是推脱 “需要调查”,后来在当地民政部门介入下,才同意调取火化当天的监控。 可监控画面却让家属更不满:遗体推进火化炉的区域是监控盲区,只能看到工作人员进出的身影,看不到炉前的具体操作;骨灰筛选区域的监控,也因为角度问题,看不清工作人员是否单独处理了老人的骨灰。 “现在婆婆的骨灰还放在家里,没敢下葬。” 李女士说,一家人这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一方面觉得对不起老人,没能让她安心入土;另一方面担心 “错拿的骨灰”,自家老人的骨灰不知去向。 “我们就想要个说法:这 4 个钢钉到底哪来的?这骨灰到底是不是我婆婆的?要是混了别人的,我婆婆的骨灰去哪了?” 目前,当地民政部门已经成立专项调查组,一方面联系专业机构对钢钉进行检测,判断其用途和来源;另一方面重新核查 11 月 1 日当天的火化记录,比对三具遗体的火化时间、炉号及工作人员操作流程。 但目前还未给出明确结论。 这场 “骨灰疑云”,不仅让家属承受着二次悲痛,也让不少网友揪心。 有网友说:“人去世后,骨灰是最后的念想,要是连这个都出问题,太让人心寒了。” 也有网友提醒:“以后家人火化,一定要盯紧每个环节,核对清楚身份,别让老人走得不安心。”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要是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维权?评论区里聊聊你的想法,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查明真相,还家属一个公道,让老人早日入土为安。

感性vs理性
差不多调包了,这类事没少听说。
用户18xxx81
殡仪馆太不负责任,严查真相严肃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