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绝不允许把使用美国技术的光刻机,卖给中国!中国:绝不允许把使用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卖给美国!荷兰阿斯麦:你们这是混合双打吗?” (信源:第一财经——进一步遏制规避行为,中国稀土相关管制公告五大重点梳理)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 “核心设备”,没有它,就算有再多的芯片设计图纸,也造不出实体芯片。 而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几乎被荷兰阿斯麦(ASML)一家垄断,尤其是能造 7 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 EUV 光刻机,全世界只有阿斯麦能造。 可阿斯麦的 EUV 光刻机,虽然是荷兰公司生产,但里面包含了大量美国技术 —— 比如核心的光源系统,就来自美国 Cymer 公司;控制系统的部分软件,也依赖美国企业。 这就给了美国 “下手” 的机会。 从 2020 年开始,美国就不断施压阿斯麦,要求其禁止向中国出售包含美国技术的光刻机。 2023 年,美国更是把限制升级,连能造 14 纳米芯片的 DUV 光刻机,也被纳入 “禁售清单”,理由是 “防止中国用先进芯片发展军事”。 美国商务部甚至放话:“只要光刻机里有超过 10% 的美国技术,就不能卖给中国。” 这一招,直接断了中国企业获取先进光刻机的路,也让阿斯麦损失惨重——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阿斯麦之前每年对华出口的光刻机,能占其总销量的 20% 左右。 面对美国的封锁,中国也拿出了自己的 “王牌”—— 稀土。 这里给大家补个小常识:稀土不是 “土”,而是 17 种稀有金属元素的统称,被誉为 “工业维生素”,在光刻机、芯片、导弹、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缺一不可。 比如阿斯麦的 EUV 光刻机,里面的镜头镀膜、电机磁体,都需要用到镝、铽等重稀土;芯片制造过程中,也需要用稀土元素做掺杂剂。 而中国,是全球稀土储量和产量第一的国家 —— 储量占全球 30%,产量占全球 85%,而且在稀土提炼、分离技术上,中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全球 90% 以上的高纯度稀土产品,都来自中国。 今年年初,中国正式出台《稀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 “对涉及国家安全的稀土产品出口,实行配额管理”。 简单说就是:如果你的产品(比如光刻机)要用中国稀土制造,又想卖给对中国搞技术封锁的国家(比如美国),那中国有权限制稀土出口。 这一下就击中了美国和阿斯麦的 “软肋”—— 没有中国稀土,阿斯麦就算有技术,也造不出光刻机;美国企业就算拿到阿斯麦的光刻机,也没法顺利生产芯片。 于是就有了网友调侃的 “中国反制宣言”:“绝不允许把使用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卖给美国!” 夹在中间的阿斯麦,简直是 “左右为难”。 一方面,美国是阿斯麦的重要技术来源国,不敢公然违抗美国的禁令;另一方面,中国既是稀土供应国,又是重要市场,得罪不起。 阿斯麦 CEO 温宁克曾在公开场合吐槽:“美国的技术封锁和中国的稀土反制,就像‘混合双打’,我们被夹在中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为了破局,阿斯麦也做过不少努力 —— 比如试图减少光刻机里的美国技术占比,想把美国技术含量降到 10% 以下,绕开美国限制;还多次派高管访华,希望中国能放宽稀土供应,同时游说美国政府放松对中国的限制。 可效果并不理想:美国坚决不松口,中国也明确表示 “稀土是中国的战略资源,不会无限制供应”。 这场博弈的背后,其实是大国之间的 “产业话语权” 争夺。美国想靠技术垄断,维持自己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霸权;中国则想通过稀土等战略资源,打破美国的封锁,争取更多产业发展空间。 而阿斯麦的困境,也反映出全球产业链的 “相互依赖”—— 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完全脱离其他国家,独自掌控整个产业链。 美国以为靠技术封锁能拖慢中国,却忘了中国有稀土这样的 “王牌”;中国的反制,也不是为了 “卡别人脖子”,而是为了争取公平的发展环境。 现在,这场博弈还在继续。中国企业正在加快自主研发,比如中芯国际已经能通过 DUV 光刻机,用 “N+1” 工艺造出 7 纳米芯片,虽然成本高、良率低,但至少打破了 “完全依赖 EUV 光刻机” 的局面。 中国也在加大稀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比如建立稀土储备制度,研发稀土替代材料。而阿斯麦,最近也悄悄调整了策略 —— 开始向中国出售不含美国技术的 “纯荷兰产” DUV 光刻机,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至少能保住一部分中国市场。 你怎么看待这场光刻机与稀土的博弈?觉得中国能靠稀土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吗?阿斯麦最终会站在哪一边?评论区里聊聊你的想法,也一起关注这场关乎全球科技格局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