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9%,患者超1.4亿,控

奇玮随心养护 2025-11-05 16:39:56

根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9%,患者超1.4亿,控糖成为千万家庭的日常课题。不少糖友听说喝茶能辅助控糖,便把白开水换成茶水,甚至一天泡好几杯浓茶。可你知道吗?我院近半年接诊了12例因“过量喝茶”出现不适的糖友,他们原本血糖控制稳定,却在大量饮茶后陆续出现异常症状。难道喝茶对糖友不是“好事”吗?为什么反而会引发身体变化? 58岁的张阿姨是一名退休小学教师,患2型糖尿病已有5年,平时跟着社区医生学控糖,血糖一直维持在空腹6.5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也稳定在6.3%。她和老伴同住,平时帮女儿带3岁的孙子,生活规律,除了每天吃降糖药,饮食和运动都按医嘱来。2023年3月,她在社区健康讲座上听一位“养生达人”说,绿茶里的茶多酚能降血糖,喝得越多效果越好,还举例说自己邻居喝了半年茶,降糖药都减量了。张阿姨听了很心动,她一直觉得吃药“有副作用”,要是能靠喝茶辅助控糖,自然是再好不过。 从那以后,张阿姨就把家里的白开水换成了绿茶,每天早上起床先泡一杯,用的是大号保温杯,抓一把茶叶能泡到水变深绿色;上午带孙子在小区玩,回来又续一杯;下午孙子睡午觉,她再泡第三杯,有时候茶叶没换,直接加水接着喝;晚上吃完饭,她怕睡前血糖高,还会泡半杯浓茶喝。一开始她觉得没什么,甚至觉得喝完茶精神变好,连午觉都少睡了半小时。可到了5月初,她开始觉得不对劲——每天晚上躺到床上,翻来覆去要1个多小时才能睡着,有时候凌晨2点还醒,醒了就再也睡不着,白天带孙子总觉得没力气,注意力也不集中。她以为是孙子调皮累的,没当回事,只是把晚上的茶换成了淡一点的,可失眠还是没好转。 6月中旬,张阿姨又发现新问题:早上起床穿袜子时,脚底板总觉得发麻,像踩在棉花上,手指尖也偶尔有刺痛感,拿筷子时偶尔会“手抖”。她跟老伴说,老伴觉得是“年纪大了血液循环不好”,让她晚上用热水泡脚。泡了一周,麻木感不仅没减轻,反而加重了,有时候走路都觉得脚“不听使唤”。更让她担心的是,以前她每天都有排便习惯,可这阵子经常3天才能便一次,每次都要蹲很久,大便干得像羊粪球。她开始有点慌,想去医院,可女儿说“可能是天热上火”,让她多吃点水果,她又忍了下来。直到7月8号早上,她带孙子下楼买早点,突然觉得心慌、出冷汗,眼前发黑,幸好旁边有长椅,她赶紧坐下,缓了十几分钟才好转。这次她不敢再拖,当天下午就去了我院内分泌科门诊。 接诊的是王医生,听完张阿姨的描述,又看了她的血糖记录,眉头立刻皱了起来:“阿姨,你这喝茶的习惯可太危险了!喝茶确实含有茶多酚,对辅助调节血糖有一定帮助,很多糖友也会通过喝茶替代含糖饮料,这是好事!但是你每天喝这么多浓茶,还在晚上喝,完全没注意喝茶的量和时间,这就错得离谱了!你这几个月的失眠、手脚麻、便秘,还有早上的心慌,全是过量喝浓茶引出来的问题!很多糖友都以为‘茶能控糖就多喝’,根本不知道茶里的茶碱、鞣酸会跟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打架’,再这么喝下去,不仅血糖会乱,神经、骨骼都可能出大问题,可不是‘上火’这么简单!”张阿姨听完愣住了,她从没想过自己“养生”的举动,居然成了伤害身体的“元凶”。 其实像张阿姨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大量喝茶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3-6个月,身体往往会出现6大变化,每一种都与茶的成分和糖尿病患者的生理特点相关。第一种变化是睡眠紊乱,这也是最常见的,就像张阿姨出现的失眠、早醒。茶中含有的茶碱是中枢神经兴奋剂,能抑制腺苷受体,减少睡意,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质量就比普通人差,过量茶碱会进一步加重神经兴奋,尤其是睡前4小时内喝浓茶,会让入睡时间延长2-3倍,睡眠效率下降40%以上,而长期睡眠不足又会反过来导致血糖波动,形成恶性循环,这一点在李红等学者2022年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他们发现每天饮茶量超过1500ml的糖友,睡眠障碍发生率是适量饮茶者的2.3倍。 第二种变化是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加重,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减退,就像张阿姨的脚底板“踩棉花”、手指尖刺痛。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会损伤周围神经的髓鞘和轴突,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而浓茶中的茶碱会抑制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合成,这种递质能起到“镇静神经”的作用,缺乏后会让神经敏感性增加,加重疼痛和麻木感;同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肠道对维生素B1、B6的吸收,这两种B族维生素是神经修复的关键营养素,缺乏后会进一步加剧神经损伤,陈静团队2021年的研究就发现,长期每天喝3杯以上浓茶的糖友,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比不喝茶者高37%,且症状更严重。

0 阅读:0
奇玮随心养护

奇玮随心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