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次对中国的强硬,超出了外界想象。原本以为,随着中美协议的落地,安世荷兰和安世中国的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没想到,荷兰方面却还是在疯狂的作死,居然胆敢对安世中国断供! 荷兰政府在2025年9月30日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商品供应法冻结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直接解除中国籍首席执行官职务,并由荷兰官员进驻监督。这一步行动源于对技术转移的担忧,但也暴露了地缘政治干预的痕迹。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功率器件巨头,2024年营收达20.6亿美元,其中近一半依赖中国封装测试产能。外界本以为中美协议会平息风波,那份协议在华盛顿敲定后,双方承诺在半导体出口上互让一步,中国甚至调整部分管制措施。 中美协议落地后,市场一度乐观,认为安世荷兰的晶圆供应能顺利抵达东莞封装厂。协议文本明确要求互惠,豁免清单包括车规级器件,首批货轮已预订航次。安世中国东莞厂作为全球封测核心,处理汉堡和曼彻斯特产的8英寸晶圆,月产能覆盖汽车电子需求。可荷兰冻结行动后,中国商务部10月4日立即反制,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向境外输出特定成品和子组件,涵盖80%产能。这直接切断了荷兰总部的下游链条,全球汽车制造商如大众和特斯拉开始评估中断风险。荷兰经济事务部辩称此为必要防护,但内部文件显示,担忧焦点在于闻泰科技从安世抽调3亿美元用于本土扩张。这样的指责虽有依据,却忽略了安世中国已独立运营的现实,其封测技术占全球七成份额。双边摩擦升级,凸显协议执行的脆弱性,荷兰的强硬超出预期,迫使产业链各方重新布局。 10月26日,荷兰安世总部正式通知,暂停向东莞封装测试厂供应晶圆,此举直接源于股权冻结后的控制强化。汉堡厂月产3.5万片8英寸当量晶圆,曼彻斯特2.4万片,主打车规MOSFET和二极管,这些器件虽核心,却非独家技术。断供函件强调维护欧洲利益,但实际加剧了供应链混乱。安世中国迅速回应,发布公告称库存价值15亿元,足够支撑至2025年底订单,且已启动新晶圆产能验证计划,筛选5家国内晶圆厂进行可靠性测试。荷兰此步棋看似施压,实则自损:2024年其汽车业务营收占比62%,全球七成产能在中国,断供后欧洲客户转向英飞凌等本土供应商,汉堡港集装箱堆积延误航程。商务部发言人点名批评荷兰制造“混乱”,呼吁停止干扰。这场断供不只影响芯片流转,还波及汽车产业,特斯拉上海厂已标记部件为高风险,切换备用方案。荷兰的冒险在于低估了中国半导体自主化的步伐,本土企业早已通过AEC-Q100认证,替代路径铺就。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韧性在断供中显露无遗。中芯国际2024年将28nm制程月产能扩至15万片,良率达国际水平,成本降低20%,正好匹配安世所需车规器件,覆盖汽车电子八成需求。华虹半导体作为功率器件代工领军,8英寸晶圆月产几十万片,轻松抽调资源填补缺口。闻泰科技旗下鼎泰匠芯12英寸厂一期4.5万片产能即将投产,实现自给自足。实际案例印证这一实力:士兰微向特斯拉Model 3和Y供货IGBT模块,年订单超5亿元,性能相当价格更优;扬杰科技接小米和OPPO快充订单后,月增收超3000万元,二极管产能利用率升至98%。比亚迪自产车规芯片全部用本土晶圆,无中断迹象。这些进展源于2024年国内半导体研发投入超350亿元,中芯一家就砸54亿元优化成熟制程。荷兰断供反而腾出空间,让国产货从“能用”转向“好用”,扬杰二极管甚至卖得比安世贵却订单爆满。这反映出中国产业链的全链条崛起,不再依赖单点进口。 全球营收80亿欧元中,中国基地贡献最大,封测核心技术掌握在东莞。断供后,曼彻斯特线闲置率升20%,客户流失加速。欧盟虽声称避免最坏情景,但汽车“缺芯”恐慌仍存,大众供应链评估显示潜在延误两周。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综合考虑企业实际,对符合条件出口予以豁免,欢迎安世申请,这为缓和打开窗口。安世中国强调独立运营,产能利用率维持95%,转向中芯和华虹样品验证三个月内完成,确保80%产能平稳。荷兰经济部长在议会答询时展示图表,辩护本土就业,却避谈营收缺口。上海微电子90nm光刻机已量产,28nm制程2026年突破,进一步固化自给。这样的动态下,荷兰的强硬非但未卡住中方脖子,反而拱手让出市场份额,士兰微IGBT进特斯拉供应链就是例证。 安世断供风波虽起于地缘摩擦,却凸显技术自主的重要性。中国半导体从进口依赖到全链条构建,用数据说话,未来,随着豁免落地,供应链或重回轨道,但教训深刻:强硬需有底气,合作方是长久之道。中国以350亿元研发投入,稳扎稳打,迎来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