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囤GPU,电力卡脖子,谁在暗中赢麻了 现在很多人关注英伟达的H100芯片,

能工智人 2025-11-05 18:32:15

微软囤GPU,电力卡脖子,谁在暗中赢麻了 现在很多人关注英伟达的H100芯片,认为哪家公司购买得多哪家就更有实力,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微软的机房里摆着一排排H100芯片,但大部分没有投入使用,原因不是没人需要这些芯片,而是电力供应跟不上,这个问题不只出现在微软,整个行业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大家还在比较谁拥有的芯片数量多,可真正的瓶颈早就转移到了电力问题上。 现在电力比芯片还紧缺,买一万块GPU只需半年就能到手,但要拉来五百兆瓦稳定电力,得等上好几年,因为审批流程、电网改造和环评手续一样都不能少,像微软、亚马逊、谷歌这些公司早在三年前就签好了长期用电合同,这些公司不是靠技术取胜,而是提前占住了资源位置,后来者想追赶也赶不上了。 更麻烦的是,GPU更新速度太快,以前两年换一代,现在一年半就要更换,芯片放在仓库里不是节省使用,而是亏本生意,每多存放三个月,性能就会落后一些,折旧费用还在持续上涨,如果机房在两年后才通电运行,这些芯片可能已经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差了一代,资金投入进去,回报却看不到踪影。 真正的护城河已经改变,过去人们比较的是模型精度高、数据规模大、开源项目活跃,现在却要看谁拥有电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与电网保持良好关系,谷歌在内华达州自主建设变电站,亚马逊在爱尔兰直接使用风电供应,微软与爱荷华州电力公司合作铺设专用线路,这些事情发生在人工智能热潮兴起之前,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如今看来,这些布局都成为关键步骤。 小公司和新入局者面临更严峻的局面,即使成功订购最新型号的芯片,也需要排队等待电力供应,美国多州已暂停新增电力配额审批,欧洲电网升级速度跟不上需求增长,政策滞后与基建不足导致算力资源分化,能够承担芯片采购费用的企业未必能获得相应的电力支持。 中国正在尝试把算力和能源放在一起规划,但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调度,电力逐渐从公共品转变成战略资源,掌握用电权的人能够决定AI模型的上线时间、定价策略以及市场份额的归属,芯片只是工具,真正关键的是电力,未来创办AI公司的门槛可能不再是懂算法,而是懂得如何获取电力。

0 阅读:22
能工智人

能工智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