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俘虏了一名来自西伯利亚古代土著民族-凯特人俄军士兵,这个民族现在就只有不到1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05 22:30:13

乌军俘虏了一名来自西伯利亚古代土著民族-凯特人俄军士兵,这个民族现在就只有不到1000人。这个民族以捕猎驼鹿,黑貂,熊和捕鱼为生! 这事儿听着就透着股荒诞劲儿 —— 一个快从地球上数不着的小民族,放着祖祖辈辈打猎捕鱼的日子不过,跑到几千公里外的战场上挨枪子儿。 凯特人现在总共就剩一千出头,2021 年普查才 1088 人,能说母语的也就一成,好些年轻人连老辈儿嘴里的 “尤克”(他们自己叫自己 “人类”)都听不懂,更别提那些藏在语言里的打猎窍门、萨满咒语了。 他们世世代代守着叶尼塞河的林子,跟冰天雪地打交道,驼鹿的踪迹、黑貂的习性、河里的鱼汛,比自己的手指头还熟。 冬夜里围着篝火,萨满敲着鼓讲英雄史诗《Альбэ》,那些故事里藏着他们怎么跟大自然周旋了千百年的法子。基因里还带着古代北欧亚人的痕迹,跟周围的通古斯、萨米族都不一样,算是西伯利亚独一份的老血脉。 可这血脉差点被折腾断了。几百年前俄罗斯人过来,先是硬要皮毛税,黑貂、狐狸皮都得乖乖上交,交不上就逼得人欠债。后来天花、麻疹顺着哥萨克的脚印传过来,一下子就把人口掏空了大半。 到了苏联那阵子更狠,搞集体化把人从林子里拽出来定居,学校里只准教俄语,好不容易编出来的凯特文字没传几年就没人用了。氏族里的规矩、萨满的祭祀仪式,慢慢就成了老人嘴里模糊的回忆,断了代。 现在的凯特人日子过得没心气,不少人整天抱着伏特加灌。不是不想守着老日子,是实在没奔头。 在西伯利亚本地打工,一个月就几万卢布,连喝酒都不够,哪还有心思教孩子说母语、讲史诗。年轻人要么往外跑,要么就混日子,文化传承这事儿,早没人当回事了。 俄罗斯征兵就盯着他们这些偏远地方的少数民族,跟图瓦人、布里亚特人一样,都是重点征召对象。 合同一签先给 20 万卢布,干满一年能拿几百万,这钱在西伯利亚可是天文数字,比干一辈子渔猎都挣得多。还有人是被骗婚的,女的跟他搭伙过日子,其实就等着他上战场,万一死了能领一大笔抚恤金,稀里糊涂就穿上了军装。 从冰天雪地的叶尼塞河到乌克兰的战壕,几千公里的路,手里的猎枪换成了步枪,本来跟动物打交道的本事,现在得用来躲炮弹、挖工事。 他可能这辈子都没离开过西伯利亚,突然被扔到陌生的战场,听着听不懂的命令,打一群素不相识的人,能不懵吗? 乌克兰记者跟他说的那些话,其实没掺假。他本来该在林子里追驼鹿、下渔网,晚上听老人讲古老的故事,萨满鼓敲起来的时候,还能跟祖辈的灵魂对上话。 而不是现在这样,在战壕里缩着脖子,听着炮弹呼啸,不知道下一秒能不能活下来。自己的文化都快被磨没了,还要替别人打这场没头没尾的仗,图个啥? 凯特人就这么点人,多一个上战场少一个,本就脆弱的传承经不住这么折腾。年轻人要么战死,要么回来后更不想提本民族的事儿,再过几十年,可能真没人记得世上还有过这么个靠打猎捕鱼活着的民族了。 俄罗斯一边说着保护土著文化,一边把他们往战场上送,说白了就是拿小民族的人填战壕,哪管他们的文化死不死、血脉断不断。 这士兵被俘说不定也是个警醒,好歹能活着想想,自己到底该守着林子还是接着当炮灰。这么小的民族,经不起这么折腾,再耗下去,可能连说自己是 “尤克” 的人都没了。 那些老辈儿传下来的史诗、萨满的鼓点、打猎的窍门,要是跟着这些年轻人埋进战场,就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 想想也挺唏嘘,一个在西伯利亚活了千百年的民族,没败给冰天雪地,没败给猛兽天灾,反倒要毁在一场跟自己没关系的战争里。 要是他能回去,说不定还能跟家里的老人学几句母语,把那些快被忘了的故事捡起来,总比在战场上送命强。 参考资料:新浪网《乌克兰俘虏了一名来自俄罗斯最稀有民族之一——凯茨人的士兵》

0 阅读:1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