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

义气先义 2025-11-06 12:25:32

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因为他太了解中方了,他充分利用了中方不愿“翻脸”的善意来最大化达到他想得到的目的。 回想特朗普第一任期那会儿,2018年他发起的贸易战,本来是冲着知识产权和贸易逆差去的。起初加了500亿关税,中方对等回击大豆和汽车,他不服气,又层层叠加,到2019年就把2000亿商品的税率从10%提到25%,还威胁剩下的3000亿也上。BBC的分析指出,这种反复无常的路数,让谈判像过山车一样。专家朱锋在纽约时报访谈中提到,中方一开始还试着对话,但特朗普总在关键节点抽风,比如G20峰会刚握手,休战期还没过,就发推特翻旧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也显示,这种不确定性直接拖累全球供应链,美国农民卖不掉粮食,制造业成本直线上升。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他知道中方不愿让事儿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敢边谈边加压,目的就是逼出更多让步。 转到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这套玩法更肆无忌惮了。2月刚上台,他就取消了对中国小额商品的豁免,4月11日直接把关税提到145%,覆盖太阳能板、洗衣机到钢铝全线产品。华尔街日报的专家评论说,这等于把中美贸易推向悬崖边。特朗普团队还把稀土和芬太尼问题捆绑进来,声称要“解放日”式重塑规则。但中方没慌,商务部迅速推出反制清单,针对美国农产品和飞机加10%到15%的税,还收紧稀土出口管制。观察者网引述美媒观点,特朗普这波操作其实是低估了中方的底气,他以为中方出口依赖美国市场,就能捏着鼻子认栽。事实证明不然,中国对美出口占比早就降到15%以下,转向东盟和欧洲的步伐更快了。 专家们为什么说特朗普“太了解中方”?因为他清楚中方在国际事务上偏好战略耐心,不爱用极端手段回应。金融时报的专栏分析指出,特朗普利用这点,像打牌一样,先出高牌吓唬人,再假装让步拉近距离。2025年5月,他威胁加100%关税后,中方通过外交渠道稳住阵脚,没跟着节奏乱挥拳头。结果呢?到10月,韩国釜山会晤上,特朗普不得不松口,把芬太尼相关关税从20%降到10%,总税率从57%拉到47%。纽约时报的报道称,这让中方在稀土和大豆上占了先机,美国企业开始抱怨供应链断裂,苹果和特斯拉的成本年增数十亿。专家们觉得,特朗普的变卦术短期内确实搅乱了市场,但中方的克制反倒成了高维策略,让美国自己陷入被动。 从全球视角看,特朗普的做法让盟友们也头疼。欧盟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公开质疑,美国的承诺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2025年4月,特朗普同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开战,税率高达25%,结果北美供应链乱成一锅粥。BBC的报道提到,欧洲国家开始绕开美国,转而和中国签自贸协定,RCEP框架下贸易额年增15%。专家们认为,特朗普太依赖中方的“善意”缓冲,以为能无限期拖延对抗,但中方在2025年10月的贸易峰会中,用实际行动重塑议程。白宫公布的协议细节显示,中方承诺加大农产品采购,但换来的是关税下调和出口管制松绑。这不是中方让步,而是战略交换,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梦碎了,企业外迁到越南和印度。 说到底,特朗普的变卦外交,赌的就是中方不愿把事儿闹大。但外媒专家如CEPR的报告作者们指出,这套把戏在2025年玩脱了。中国经济韧性超出预期,一季度GDP增长5.3%,出口结构更健康,高端制造占比超40%。反观美国,通胀压力从2.5%蹿到4%,股市波动加剧,农民抗议声浪高涨。维基百科的条目汇总显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关税战,不仅没缩小逆差,反而让它从4000亿涨到4500亿。国际关系学者在Al Jazeera的访谈中总结,中方的回应不是软弱,而是精准反制,利用时间窗口升级产业。特朗普想最大化利益,结果最大化了美国的麻烦。 外媒专家的共识是,特朗普的“了解”成了他的软肋,他最大化的不是目的,而是美国的损失。未来中美关系,靠的还是互利共赢,别老想着单方面薅羊毛。

0 阅读:7

猜你喜欢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